对政协这个大家庭来说,董经贵是个新成员。虽然担任委员的时间不过才一年零三个月,但自当选为委员的那刻起,董经贵就用委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争做优秀委员。
政协委员必须具备大局意识和政治意识,尤其对区委区政府做出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要有率先带头执行的气魄。根据锡东新城开发建设的需要,雅迪科技面临整体搬迁。对一个企业来说,这是件大事也是件难事。但董事长董经贵选择主动服从大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积极配合拆迁工作,确保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委政府保持一致,充分体现了一名政协委员极高的政治素养。
如何才能使企业在搬迁过程中实现平稳过渡,这是摆在董经贵面前的一大难题。由于新工厂在外地,而企业大部分的行政人员都为无锡本地人,或是已经在无锡安了家,即使是在生产一线上的外地员工,也大都在无锡工作或生活超过了一年,有着稳定的地缘关系。如果能够让在无锡总部的1054名职工跟随企业一起搬迁过渡,企业就可以实现平稳过渡;若无法保证核心人员的稳定,企业将损失大量的技术性人才和管理人员,一旦多年的人才积淀付之东流,将大大削弱企业今后的竞争力。
为了能更好地解决好这个问题,董经贵提出了以情感和事业留人的理念。他认为,只有让员工发自内心地将自己的命运与企业的发展维系在一起,真正把企业当成实现自我的平台,这样的企业才会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董经贵先后投入近300万元用于员工培训,率先在电动车企业引入早课机制,要求全体员工在每周一集体诵读羊皮卷《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同时,为了解决扎根无锡员工的实际生活困难,企业每月发放补贴405元/人,每周还安排接送大巴,方便职工在无锡与新工厂两地间的往返。此外,为了加强企业的内部沟通,将问题解决于萌牙阶段,2009年5月,正式开通董事长信箱,一年来共收到来信87封,帮助员工解决了大量的实际生活困难。截止到7月25日,公司已经全部完成整体搬迁事宜,不仅核心员工没有流失,员工之间的关系反而更和谐了,相互理解多了,抱怨少了,责任意识更强了。
在董经贵的带领下,雅迪挺过了金融危机和企业搬迁的双重考验。2009年,雅迪在逆势中实现快速转型发展,两轮电动车的国内销量突破100万辆,销售收入超20亿。其中,公司下属的特种机车公司取得了销量增长117%的骄人业绩,设立了“城市智能电动车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产品以过硬的质量成为上海世博会环卫保洁、安保专用车辆。
企业发展了,董经贵没有忘记回报社会。他认为,是社会养活了企业,企业是社会的,企业回报社会才能更好地被社会认可。2006年,董经贵一次性认捐慈善款达500万元,并通过各种方式长期资助云南、贵州等地的希望小学,此外,他还代表公司作出了雅迪每销售一辆电动车,就向希望小学捐献两元爱心基金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