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江苏林芝山阳集团,不得不说“林芝电塑厂”,这个创办于1987年1月,当时无锡乃至江苏省第一家私营企业,经过23年的转型发展,已经从最早单一生产儿童磁性写字板,发展到了现在融摩托车制造、可可制品、塑业、金融为一体的多产业链、跨行业发展的综合性公司,至2009年,企业工业销售达6.98亿元。而许运枫,这位区二届政协委员、林芝山阳集团的总经理,在公司成功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可谓功不可没。
抓人才集聚,实施人才发展战略
在许运枫的发展理念中,人才是企业的根本,产品、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问题关系到企业能否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作为公司的领导者,许运枫十分注重充电学习,先后到清华大学NBA、中央党校民营企业管理研修班进修,使自身的管理理念、领导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2005年,公司实施人才战略,着眼长远,提前培养和储备人才。每年,公司都会有计划地选送一批具有高中、中专文化的青年职工,定向进修培养。其次,加强同高校的联系合作,先后与江南大学、江苏大学建立人才基地,做到产学研相结合,并根据未来发展需要,培养更多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此外,公司还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目前,已建立起由26名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新产品研发团队,其中有专业特长的“海归”人员2名。在招引、培养人才的同时,许运枫秉承尊重人才重用人才的传统,自2005年至今连续6年,公司每年招收了一批大中专毕业生,第一年都放到生产第一线去实践和磨炼,然后,逐步放到各个岗位上去,有的则进行定向培养。现在,公司9位副总经理,都有一线工作经验,在公司都有6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抓新品开发,提升产品竞争能力
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许运枫更多思考的还是如何带领企业转型发展。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科技的投入,自2008年以来,共投入2500多万元用于科技研发,仅去年一年,就投入860万元,打造了6款新产品,并获国家专利6项。许运枫在新品开发上动足脑筋,凡是新品开发,他都亲自参加。无锡是我国摩托车生产厂家最多、产量最高的地区,但在品牌上没有独特的优势。如何在车辆行业脱颖而出?最后,许运枫决定在车子的外形和机体上做文章。为此,专门同江南大学、江苏大学分别签订了外形设计、机体设计合作协议,并在公司内设立了江南大学工业设计实践基地,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紧密合作,从而大大增加了新产品设计的储备量,确保公司根据市场随时开出新的模具。近年来,公司在改造摩托车车体外观上,累计投资6000万元,大小模具增加到47台套。现在,无锡80%以上的摩托车生产企业在使用公司的车体件,公司外贸出口也从前几年的50万美元增加到去年的700多万美元,大大拓展了企业发展空间,提升了市场竞争能力。
抓产业升级,夯实企业发展根基
随着形势和发展的需要,23年来,林芝山阳集团不断与时俱进,创新进取,到2000年完成了从单一写字板生产,到童车玩具、再到摩托车生产的多次转型。2003年,跨行业创建了林芝可可食品公司,成功完成了从单一生产到集团公司发展模式的转型。随着公司的不断做大,许运枫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发展,2006年,他结合自身优势及行业背景,组建林芝塑业公司,现在已成为公司的主导产业,再次完成了从组装生产为主的产业链到生产供应为主的产业链转型。2009年,许运枫又斥资组建了广生投资公司,开始从生产加工向金融投资领域进军,带领公司在转型发展道路上又迈出了新的步伐。经江苏省金融办批准,公司与雅迪科技、华能电缆等五家民营企业组织发起成立无锡市锡山区裕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亿元。半年来,累计发放贷款5个亿,涉农业务达百余户,成为锡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创业的强力助推器。
对许运枫来说,自己不仅是搞企业的,更是一名政协委员。他勇担委员责任,尤其在公益事业领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近年来,林芝山阳集团用于捐资助学、抗洪救灾、抗震救灾等社会公益事业的资金共计1千余万元,曾被评为全省最佳形象企业。许运枫个人也被区政协评为优秀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