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无锡市锡山区人大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人大有请·共襄民主】代表群众深度参与,让人大履职更接地气顺民意

   “以前总觉得人大离我们有点远,现在不一样了,‘人大有请’,我们真能走进去了!”在锡山区云林街道竹园社区小区驿站,刚买完菜的王阿姨,拉着区人大代表的手说出了心里话。困扰居民的二泉路横穿马路乱象,就在这“驿站里的人大代表联络点”里当场议出了疏堵结合的解决方案。这一幕,正是锡山区人大常委会火热开展的“人大有请·共襄民主”代表群众参与月活动中民主实践的一个鲜活切片。

   今年初夏伊始,锡山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响应“无锡人大开放月”号召,精心烹制了一场为期两个月、贯穿仲夏的“民主盛宴”——“人大有请·共襄民主”系列活动。它以“十个邀请”为脉络,将人大履职的大门敞得更开,将连接群众的桥梁铺得更实,把民主参与的路径拓得更宽。137场形式多样的活动在锡山大地次第绽放,919余名人大代表、议政代表和普通群众,成为这场民主实践的主角,真切感受到了“当家作主”的温度与力量。

“移动议事厅”,把民主送到家门口

   “没想到在翻新房子的工地上,人大代表就来了!”厚桥街道嵩山村的浦大伯看着赶到农房翻建现场“移动出诊”的代表和工作人员,满是惊喜。施工中的难题、邻里的小摩擦,在工地的尘土飞扬中就被摆上了桌面,代表们现场协调,推动着最朴素的诉求直接融入决策的前端。锡山区人大打破“坐等上门”的惯例,让履职平台“流动”起来。无论是东亭街道北街人大代表暖心流动联络站、迎福桥公园民心亭服务点,还是东北塘街道正阳村大树下的“小板凳议事会”,一张张板凳围坐成圈,村民们对环境治理的“痛点”畅所欲言,沟通的壁垒在轻松的“拉家常”中悄然消融。更让群众安心的是“三现场”工作法,即人大代表协同有关部门直达问题点位,现场勘察、现场议事、现场承诺,通过“群众在场、过程透明、结果共认”,实现建议办理从“文来文往”到“现场答卷”的转变。雨水打湿了锡北镇代表们的衣襟,却浇不灭他们踏勘老旧小区问题的热情,居民们评价:“人大代表来到我们身边,走心又走实!”6月份以来,213条意见建议从“家站点”汇入,142件民生“微实事”在现场拍板解决,让抽象的民主变得可触可感。

‌“督建议,我们是‘合伙人’!”

   “过去觉得督建议是代表的事,现在我们也能参与了!”市民陆先生作为联合调研组的一员,参与了《关于优化九里河风光带管理的建议》等重点建议的全链条督办。这打破了传统的监督壁垒。从深度调研到协商论证,再到跟踪落实,人大代表、市民群众、街道议政代表组成了“监督合伙人”,全程深度介入。在关乎东北塘发展的农坝港口新建项目督办现场,代表牵头、群众发声、部门响应,三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共同剖析规划难点、要素保障等硬骨头,商讨出的破题方案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凝聚了广泛共识的行动指南。“民主协商在这里转化成了真抓实干的动力。”一位参与的代表感慨道。

‌“体验官”沉浸式检验民生温度

   “以后在这看病的是我们,最有发言权的也应该是我们!”受邀担任“民生体验官”的陈阿姨,戴着安全帽,走进热火朝天的东亭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工地。与她同行的,还有民生实事监督员、相关领域的人大代表和议政代表。春潮路改扩建、锡山区文体中心、东融中心……这些即将改变锡山人生活品质的重点项目,迎来了特殊的“考官”。作为项目的直接关联者,“体验官”们沉浸式感受着工程脉搏,从自身需求和期望出发,在现场就向项目负责人和代表们直截了当地提出建议。“质量要过硬,就医流程一定要便捷!” 陈阿姨的意见被郑重记录。这种“体验式参与”,让民生工程从图纸到落地的全过程,都浸润着最真实的民声民意。

‌共护碧水,多元力量筑法治防线

   守护碧水清流,锡山引入了强大的“外脑”和广泛的“民眼”。《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执法检查现场,不再局限于代表和部门。由人大代表、法律专家、环保志愿者和普通市民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带来了多维度的“把脉问诊”。代表指出治理难点,市民诉说河边生活的困扰,专家则提供专业的法律研判。在专题汇报会上,10余家政府部门负责人直面多元主体的质询,自查与互动交织,既提升了执法检查的精准度,也成了一场生动的法治公开课。“法律实施—社会监督—长效保护”的生态治理闭环,在多元力量的合力参与下正变得越来越坚实。

‌“唱戏人”走进立法殿堂,为锡剧呼吁

   在锡北镇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场关于《无锡市锡剧保护传承条例(草案)》的讨论格外热烈。座上宾不再是常见的专家学者,而是操着地道无锡方言的非遗传承人、活跃在舞台上的锡剧演员和社区里的老戏迷。“终于轮到我们唱戏的人说说心里话了!”传承人陈老师激动地说。锡山区人大突破常规,精准邀请了30余名锡剧的“灵魂人物”——非遗传承人、文艺工作者和铁杆戏迷,与人大代表围坐一堂。他们聚焦校园传承的困境、拔尖人才的青黄不接、财政扶持的力度以及文旅融合的新路,展开了深入而专业的研讨。那些在舞台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的经验,那些扎根于泥土的戏迷期盼,被梳理成20余条凝结着行业智慧的宝贵建议,正努力融入冰冷的法条,为锡剧这门古老艺术注入法治的保障力量。“让最懂锡剧的人参与立法,才能真正保护它的根与魂。”一位参与立法的代表如是说。

   从田间地头到工地现场,从河岸堤防到立法殿堂,“人大有请·共襄民主”如同一股暖流,浸润着锡山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沃土。它让“人民当家作主”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化作了驿站里的恳谈、板凳上的商议、工地的协调、河边的共护、戏台旁的立法建言。敞开大门,倾听民声,汇聚民智,锡山人大正以生动实践,书写着新时代基层民主的温暖答卷,让民主之花在百姓身边绽放得更加绚烂。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3-2014 无锡市锡山区人大常委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无锡市锡山区人大常委会 承办:无锡市锡山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苏ICP备060205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