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重点工作 >> 关爱工作

苏南农村新市民子女家庭教育的再调查与对策

随着苏南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外来人口不断涌入,新市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了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甚至有不少外来人口甚至为孩子的“教”到苏南来打工。而由于新市民家庭的特殊性,他们家庭教育的问题比一般本地家庭要多得多。

基于这种考虑,加上笔者多年学习和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情怀,所以笔者试着把社区教育的触角延伸到新市民子女的家庭教育中去,为构建和谐社会出一份力。

2013年10月17日,以笔者姓名命名的无锡市首个“陶行知教育思想与传播---陈兴龙教育工作室”在无锡市东北塘农坝小学(新市民子女学校)正式成立,由无锡市陶行知研究会主办。工作室旨在农坝小学青年教师的培养、新市民的家庭教育、心理咨询和道德教育等方面做出一些成绩。2018年10月18日,该工作室获无锡市陶研会“突出贡献奖”。 基于该工作室,2019年7月4日,江苏省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发文正式成立“江苏省社区教育陈兴龙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2019年10月30日,在“无锡市全民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上,由锡山区陈奕副区长授牌。

笔者在2012年对新市民子女家庭教育调查的基础上,7年后,再次进行调查,我们发现新市民的家庭情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这对今后我们如何来开展新市民子女的家庭教育是有裨益的。

2019年9月,东北塘农坝小学已整体搬迁至新校址,新校命名为“无锡市东北塘实验小学(东校区)”。生源仍然以新市民子女为主,已超1000人。2019年11月,笔者应邀到该校作题为《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讲座。讲座期间,笔者开展了对新市民子女家庭教育的调查。对2019级五年级学生下发了《学生问卷调查表》91份,调查表及汇总,详见附件1.2。

本次调查,主要内容涉及到家庭成员的居住情况、父母亲的职业、父母的月收入、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每天的劳动时间、家庭学习环境、学习态度、自信心以及在家学习时间等多方面的内容。为了获取尽可能真实而又详尽的材料,笔者要求学生写出“目前最大的困难有哪些”,因为是无记名调查,所以学生都能认真填写,得到了学生一些真实的想法。

、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一)居住环境

从家庭居住环境来看,2012年的调查是租房占66.66%,自有的、寄住亲友家分别占21.7%和11.63%; 2019年三项分别是45.1%、54.9%、0%,居住面积60平米以上占71.4%。显然居住条件有明显改观。这对新市民子女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有帮助的。

(二)父母的情况

从父母的文化程度来看,2012年初中及以下学历,占78%;父母文化程度具有高中学历占少数,大学及以上学历的更少占(0.78%)。2019年为64.8%,5.5%,可见学历有所提升,但低学历占比还是比较高。2012年父母每天劳动时间均在8小时以下的占65%,8小时至10小时的占19%,10小时至12小时的占5.43%。2019年是59.3%,30.8%,显然工作有时间(加班)增加。从家庭经济收入状况来看, 2012年父母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占5.43%,父母月收入在2000-4000元的占47.29%,4000元以上占42.64%。2019年5000-10000的占80.2%,说明收入有所增加,当然这里没有考虑物价的因素。在多数家庭有两个及以上子女需要抚养和生活资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有些家庭还有房贷,家庭生活还是相对贫困。

(三)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面

2012年孩子犯了错误,打骂的占23%,耐心教导的71%;2019年是16.5%,82.4%,显然家长的家教水平有所提高。2012年父母负担孩子教育费用“感到困难”、“勉强可以”占22%,2019年是36.3%,说明家庭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与第3条家庭收入调查相符。2012年父母对子女的学历普遍要求考上大学,占65.12%;2019年则是85%,说明家长对孩子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

(四)学生的课外生活状况

2012年,在回家作业上,67.44%有时认真,有时马虎。2019年为37.4%,说明孩子做作业的态度有所提高。

(五)在学校是否受到歧视

2012年,在要好的同学数量上,3个以上占84.5%,2019年是86.8%,说明同学关系尚可。2012年同学对己的态度,很友好占51%,2019年是57.1%,有提高。2012年孩子的自卑情况填“没有”的占42%,2019年是58.2%,说明学生的自信有所提高。2012年,和同学在一起,83.72%的学生回答是“其中一员”,2019年是82.4%,反而有下降。2012年,在对学习的信心上,44.96%回答“信心不大”。2019年是30.8%,说明学生学习的自信有所提高。2012年,当众说话时,70.54%的孩子回答“紧张或脸红”。2019年是61.5%,说明自信提高了。

、几点对策

农坝小学是有近1000名新市民子女就学的学校,搬入新校后,办学条件显著提高,但师资配备还不尽人意,尽管中心小学派了不少骨干教师前去从教。但多年来,该校教师很努力,学校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作为引领学校文化构建的理论支撑,学陶、师隗,陶行知教育思想在该校蔚然成风。

新市民务工人员,普遍收入低、居住条件差、文化水平低,尽管7年后有所改变,但并不明显。本次调查我们增加了第23条“你家兄弟姐妹几个?”,二孩占83.5%,家庭以二孩、三孩为主。这些家庭由于家长工作繁忙,压力大,除一般关心子女的学习外,对子女的生活需求、品德发展缺乏关爱。针对这一现状,学校要关注他们的学习、生存状况,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尤其要关注那些贫困家庭、离异家庭等特殊家庭。

针对新市民子女的生理、心理特点,学校要通过教育,帮助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吃苦耐劳精神等。学校、班级可通过多种渠道,为他们的成长创设平台,帮助学生理解和体谅父母,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让他们逐步提高认真学习、健康成长的自觉性。

对教师的要求:

(一)教师要给予足够的关怀

新市民子女在心理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自我认同感差,自我评价值低,不能辩证地看待自身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人际关系紧张,一部分学生没有正确的交友原则,不能正确处理与周围人群的人际关系,显示出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学生与家长关系紧张;是非观念淡漠,自尊心歪曲明显;法律意识淡漠,社会集体观念差,没有积极维护社会、集体、班级荣誉的正确认识。

作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走进孩子心灵,对他们“多关爱一点,多理解一点,多帮助一点,多宽容一点”,用真诚的心去和他们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让他们明白老师是尊重他们的、关爱他们的。

2.沟通交流是解决人隔阂的最佳方式: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学生与家长交流。让新市民子女有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3.时时刻刻体现教育的公平,是我们解决新市民子女心理问题的重要前提。新市民子女面对当地文化的适应问题,往往心理压力大,自卑感强,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对他们要一视同仁。

 4.培养他们良好的自信心。我们要常常把他们集中起来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给他们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方法。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在孩子们利用思想品德课、班会、队会、升旗仪式、晨会、夕会和各门学科中渗透的德育,通过活动将已内化的道德知识在实施中外化为个体的道德行为,在多次反复强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为形成理想的道德行为模式打下基础。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构建开放的家长学校。绝大多数家长能主动关心子女的学习和生活,督促子女按时完成作业,在孩子不愉快时会及时给予帮助。同时,家长从自身角度出发,很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很少抽出时间去主动关心孩子的品德发展等。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方法,学会与孩子平等沟通交流。

要解决家长对子女教育的科学性,构建一个开放的家长学校是很有必要的。在家长会上,学校要对家长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如:

(1)根据家庭现有物质条件,因地制宜,尽可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独立的学习环境。

(2)家长要学会倾听,学会换位思考,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真诚交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新市民人员子女的家长虽然工作繁忙,压力大,但是绝大多数家长能主动关心子女的学习和生活,督促子女按时完成作业,在孩子不愉快时会及时给予帮助。

家长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不在意的、轻视的、忽略的,有时往往是孩子在意的、需要的”,这其实是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真诚与孩子沟通的良好契机,但往往不经意错过了!家长要低下身去,了解孩子的真实需要。

(3)家长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孩子的能力,做“孩子的榜样”。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新市民人员家长认为子女做的好的方面有尊敬长辈、能帮家里做家务、在家听话、注意卫生爱清洁、平时节约不乱花钱、学习自觉认真、做事爱动脑筋等,说明新市民人员子女的大多数并不象我们一般所认为的有很多缺点和不足,他们整体上还是比较好的,是有其优势的,作为教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感到欣慰。我们建议家长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同时,要更多的看到孩子的优点,帮助他们挖掘身上的闪光点,不吝啬对子女的赞扬,并积极地鼓励他们不断克服困难和挫折,而家长的自身的素质是关键。

(4)根据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家长要重视并加强与学校、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形成教育的合力。开展好全员德育。

最后调查的一项是“目前的最大困难是”,有的说:学习上不去,很苦恼,家长也没好脸色。有好几位学生讲家庭有房贷压力,说明尽管家庭收入有所增加,但房贷,整个家庭的生活有压力,影响家庭成员情绪。

对待新市民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本着“教育没有贵贱之分”的理念,要有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作为家长,更要明确你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千万不要光生不“教”。少时不教,老来吃苦。象树苗一样,小时候长歪了,长大了就很难扶直。从本地区的未成年人犯罪情况来看,外来人口子女几乎占到100%,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全社会都要为新市民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多一份关爱,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帮助,少一些漠视。如果我们做好了作为社会底层的新市民教育,国家安定就有好的基础,人口素质也会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讲,搞好新市民教育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附件1:学生“家庭教育”问卷调查表(不需签名)

      1.你家居住的房子是属于(   

      A、自己的    B、租用的    C、寄居亲友家中

      2.家庭住房面积(   

      A30平方米以下    B30-60平方米    C60平方米以上

      3.父母月收入共有(    

      A5000以下    B500010000    C10000元以上

      4.父母经常干活到晚上(   

      A5-7    B8-10    C10—12点。

      5.父母文化程度(   

      A、文盲    B、小学    C、初中    D高中    E大学

      6.父母更喜欢(    

      A、女孩    B、男孩    C、无所谓

      7.你的家庭准备流动吗?(    

      A、随时准备流动    B、长期在这里    C、不知道

      8.父母对你读书的要求(   

      A、读完初中    B、读完高中    C、考上大学。

      9.你犯了错误父母采用的教育方法(    

      A一顿打骂”    B放任不管”    C、耐心教导

      10.父母对你的学习的好坏(    

      A、从来不过问    B、经常过问    C、偶尔过问     

      11.在休息日,你在父母工作中(   

      A、充当小帮手    B、跟己无关    C、有时帮忙

      12.父母负担你们兄妹的教育费用(    

      A、丝毫不成问题    B、感到困难    C、勉强可以

      13.回家作业,你的态度(    

      A、总能认真完成    B、有时认真,有时马虎    C、不能认真完成。   

      14.在平时与同学关系(    

      A、互帮互助    B、独来独往,毫不搭界    C、有时要打架骂人   

      15.你有几个最要好的同学或朋友(   

      A1    B2    C3个及以上

      16.你认为同学对你的态度(    

      A、很友好    B、看不起你    C、不好也不坏,一般

      17.你在同学面前有过自卑感吗?    

      A、有过    B、有一点点     C、 没有

      18.和同学在一起,你认为自己是(    

      A、其中的领导者  B、其中一员    C、多余的。             

      19.对学习的信心(    

      A、没有信心的  B、很有信心   C、信心不大  

      20、当众说话会(    

      A、紧张或脸红     B、泰然自若。

      21.认为在学校中自己各方面表现(   

      A、很好    B、一般   C、几乎处处不如别人。

      22.你的学习状态(    

      A、很轻松     B、感到学习很吃力,赶不上别的同学。

23.你家里兄弟姐妹几个?

A、独生子女,B2个,C3

24.目前你最大的困难有哪些(不签名的,如实写):

1.                                                   

2.                                                   

3.                                                   

 

附件2:学生问卷调查汇总表

题号

A

百分比

B

百分比

C

百分比

D

百分比

E

百分比

1

41

45.10%

50

54.90%

0

0.00%

 

 

 

 

2

2

2.20%

23

25.30%

65

71.40%

 

 

 

 

3

14

15.40%

73

80.20%

4

4.40%

 

 

 

 

4

54

59.30%

28

30.80%

9

9.90%

 

 

 

 

5

2

2.20%

8

8.80%

49

53.80%

27

29.70%

5

5.50%

6

12

13.20%

11

13.10%

68

74.70%

 

 

 

 

7

5

5.50%

53

58.20%

33

36.30%

 

 

 

 

8

1

1.10%

5

5.50%

85

85.00%

 

 

 

 

9

15

16.50%

1

1.10%

75

82.40%

 

 

 

 

10

2

2.20%

82

90.10%

7

7.70%

 

 

 

 

11

55

60.40%

0

0.00%

36

39.60%

 

 

 

 

12

58

63.70%

3

3.30%

30

33.00%

 

 

 

 

13

57

62.60%

34

37.40%

0

0.00%

 

 

 

 

14

81

89.00%

2

2.20%

8

8.80%

 

 

 

 

15

7

7.70%

5

5.50%

79

86.80%

 

 

 

 

16

52

57.10%

2

2.20%

37

40.70%

 

 

 

 

17

14

15.40%

24

26.40%

53

58.20%

 

 

 

 

18

8

8.80%

75

82.40%

8

8.80%

 

 

 

 

19

3

3.30%

60

65.90%

28

30.80%

 

 

 

 

20

56

61.50%

35

38.50%

0

0.00%

 

 

 

 

21

17

18.70%

67

73.60%

7

7.70%

 

 

 

 

22

60

65.90%

31

34.10%

0

0.00%

 

 

 

 

23

9

9.90%

76

83.50%

6

6.60%

 

 

 

 

注:本次调查东北塘实验小学(东校区)2019级五年级两班共91人

 

 

无锡市锡山区东北塘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陈兴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