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人文经济学的锡山实践—文旅融合: 描绘荡口古镇缱绻旖旎的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8-01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人文经济与古镇旅游的融合发展,不仅能提升古镇旅游的品质和内涵,还能促进古镇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荡口古镇通过科学擘画、完善多元业态、科技赋能以及特色文化挖掘等举措,推进了古镇文旅的深度融合,实现古镇文化传承与保护,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交流,提升古镇旅游体验和格调。荡口古镇完美蝶变为长三角首个转型突破、开启发展新模式的江南古镇,成功打造为国家4A级景区,为其他古镇的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基本情况
荡口古镇位于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梅里志·山川》记载,荡口古镇古名丁舎,相传是东汉孝子丁兰故里,现因位于鹅肫荡口而得名。鹅湖镇在历史上各个时期都经历了重要的发展和变迁,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荡口古镇因华氏义庄而闻名,被誉为“江南第一义庄”。这里孝义之风盛行,物华天宝、钟灵毓秀、名人辈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荡口古镇于2008年正式启动保护性修复建设,自2013年建成运营以来,充分挖掘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成功打造成为国家4A级景区,并跻身江南水乡文化古镇行列。2021年,荡口古镇启动转型发展工作,成为长三角首个转型突破、开启发展新模式的江南古镇。通过转型发展,古镇的年均客流量超过2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3000万元,在华东地区拥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
主要做法
(一)着眼全局:科学擘画古镇发展画卷
1.精准定位,打造文旅融合休闲片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实现高质量文旅融合发展,必须精准定位,科学谋篇布局。荡口古镇在发展过程中,深入调查研究,明确了“文旅融合休闲片区”的定位。这一定位基于对荡口古镇自身特色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区域发展需求的准确把握。荡口古镇的发展战略是“景区、街区、社区”的三步走,旨在将古镇建设成为集本地人日常休闲、周边人短途聚会、外地人体验江南古镇文化生活于一体的文、商、旅、居融合的古镇式江南美学生活新地标。
2.研判形势,突出江南水乡特色优势。荡口古镇地处无锡、苏州、常熟三地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但也面临着江浙沪地区古镇同质化的旅游业发展瓶颈。荡口古镇经过多年的运营实践,对市场进行深入研判,决定进行转型发展。一方面,荡口古镇明确了在本地游客占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加强文旅融合,调整产品结构及业态定位。另一方面,荡口古镇将江南古镇水乡风貌从观光对象变为消费场景,注重提升游客的互动体验,使古镇不仅有风光,更有风情。
通过科学谋篇布局和转型发展,荡口古镇成功地从传统的旅游模式中脱颖而出,实现了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同时也为本地居民创造了更好的生活空间。这种全局性的规划和精准的定位,使荡口古镇成为一个成功的典范,为其他古镇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完善功能:齐聚多元共生旅游业态
1.文旅融合,培育多元业态。产业是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古镇的开发建设也离不开产业的发展。荡口古镇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深度融合,培育多元共生的旅游业生态体系。荡口古镇充分利“互联网+”“旅游+”“文化+”产业模式,将文化产业、休闲体验产业、现代服务业有机结合,古镇业态呈现集聚迸发的发展状态,构建“可游、可玩,有食、有住,有娱、有购”的文旅全产业链产品体系。
2.科学配置,打造特色街区。荡口古镇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品牌打造等举措全力推进景区提质增效,进一步补足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文旅业态,创新文旅消费场景,延伸景区文旅产业链条。荡口古镇以古镇文化为核心,在景区内培育文旅经济新业态。一是分区、分类、分主题配置街巷业态。荡口古镇充分挖掘美食街区的历史文化内涵,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打造美食街“一店一品”“一店一特色”,将地方美食和高端美食相结合,引进各种品牌小吃、特色小吃、本地小吃、网红小吃,以美食引商、助游,借助特色主题美食街的优势,增加游客的黏性及复购率、复游率。二是以文化为核心,丰富游客体验感。荡口古镇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展览和演出,让游客深入了解和体验古镇的文化魅力。同时,荡口古镇还设置多个互动体验区,让游客可以亲自参与制作当地特色手工艺品,体验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
3.智慧服务,提升人文关怀。荡口古镇注重旅游服务便利化的提升,突出人文关怀。通过提供优质的导游、便捷的旅游咨询等服务,以及营造舒适的旅游环境,优化游客的旅游体验。荡口古镇还积极发展智慧旅游,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提供在线预订、导航、导览等服务,方便游客随时了解、获取古镇的旅游信息和服务。
荡口古镇通过打造文旅全产业链产品体系、分区分类分主题配置街巷业态、充分挖掘美食街区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等措施,实现了功能的完善和多元业态的齐聚迸发,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服务,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智慧赋能:助力提档文旅融合发展
1.科技活化文化,打造无边界展馆。荡口古镇以“让展馆文化走出展馆、走进街区、走进生活”的理念为核心,致力于展馆的文化活化和展项提升。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基础上,荡口古镇积极拓展活化利用途径,利用现代化科技智能手段,使展馆升级为可观赏、可体验、可互动、可消费的空间。荡口古镇通过科技赋能,突破空间限制,带领游客云看展、云观演、云互动,在交互联动打造无边界展馆,进而形成文化展馆集群,生动体现古镇的文化内涵。这种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做法,不仅丰富了展馆的文化内涵,也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游览体验。
2.激活数据潜能,推动旅游服务优质化。荡口古镇与无锡信锡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基于前期数据产品与应用场景设计,对景区客流进行统计分析,突破传统文旅信息边界,实现先进应用和服务理念的深度融合,推动文旅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荡口古镇在锡数交数据资产服务平台上进行智慧文旅客流数据资源及数据资产登记,获得无锡市首张数据资产登记证书,完成锡山区首例数据资源入表,并成功获批宁波银行1000万元的数据资产质押融资授信。荡口古镇通过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
3.集聚现代潮流,植入时尚元素。荡口古镇以其独特的江南水乡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为了吸引更多年轻群体的关注,荡口古镇进行创新性的尝试,在文旅融合的基础上植入时尚元素,形成了古镇新玩法。一是举办中国无锡(荡口)光影艺术节。通过光影秀的方式,将古韵江南与时尚体验相融合,为民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在艺术节中,除了各类特色主题活动和系列配套服务,还有光影夜游体验,采用多媒体演艺、互动投影、艺术灯光等技术进行沉浸式夜游体验设计,游客可以在光影氛围中穿越光影主题特色街巷,“打卡”互动式光影节点。二是举办无锡荡口民谣音乐节。采用“互动+艺术+潮流”的组合搭配,涵盖了艺术、美食、美妆、社交、拍照等多个新潮领域。不同体验区带来各具特色的活动,让年轻人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其他潮流元素。
通过打造无边界展馆、植入时尚元素以及引入大数据,荡口古镇成功吸引了年轻群体的关注,展示了古镇转型焕新的青春时尚新局面。潮流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交融,使得荡口古镇散发出年轻与古朴并存的独特魅力,成为无锡市锡山区一张靓丽的名片。
(四)铸魂育人:展现古镇文化感染力
1.以文塑旅,深入挖掘文化遗产。铸魂育人、以文化人是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这一理念强调将文化融入旅游活动之中,使旅游成为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载体。荡口古镇深入挖掘文化遗产的思想精髓和时代价值,并通过策划专题展览、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传递给游客。这不仅有助于古镇文化的古为今用,也将文化的精髓融入到旅游活动中,为旅游活动提供明确的方向、植入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展现独特的古镇风貌。
2.以旅彰文,扩大古镇文化影响力。荡口古镇发挥旅游贴近大众、融入生活的优势,将更多的文物和文化遗产纳入旅游线路、融入旅游景区景点。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文化遗产的影响力,也能够给予游客独特的文化体验。荡口古镇通过深耕本土文化特色,充分利用古镇文史、文物资源,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扩大古镇的文化辐射力。
3.“串珠成链”,体验古镇文化感染力。荡口古镇以钱伟长旧居建筑为依托,策划钱伟长旧居纪念馆,通过引入沉浸式剧本体验互动形式,配套答题“打卡”互动环节、钱伟长生平数字图谱、钱伟长讲堂多功能空间、沉浸式力学观影空间等趣味游戏和展陈空间,带领游客体验大师成就之路,感悟大师爱国精神。创作重大文献纪录片《钱伟长》,以中国近现代史流变为“经”,以钱伟长先生生平事迹及其在科学、教育、社会事业方面的功绩为“纬”,追寻钱伟长先生人生轨迹,弘扬其精神。荡口古镇通过持续挖掘古镇历史、名人、非遗等文化内涵,将文化展馆集群与文化类业态“串珠成链”,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深入体验到古镇的文化魅力。
荡口古镇通过铸魂育人、以文化人,使文旅融合发展更具深度和广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文化遗产,激发人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重要启示
(一)坚持做好特色文章,彰显文化之魂
江南古镇以“小桥、流水、人家”为特征,旅游产品的共性和相似性比较明显。做好特色文章是在竞争激烈的古镇旅游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一是深挖地方资源优势,做好产业定位。古镇旅游应以“特、精、强”为核心,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通过发展特色手工艺品产业,让传统工艺品、地方特色食品等吸引游客消费。二是深耕人文底蕴,塑造独特魅力。深耕人文特色,开发文化主题是塑造古镇独特魅力的有效手段。古镇应在对当地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孝义文化等资源进行收集整理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历史文化讲座、红色故事讲解等活动,做好本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塑造古镇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三是开发旅游商品,推进文化创新。古镇应结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开发设计具有古镇特色的时尚配饰、家居用品等,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利用和转化,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吸引更多年轻游客。
(二)坚持弘扬特色文化,传承精神之光
文化是文明进程中凝练出的一种精神价值,是文旅融合发展应突出的精神内涵。古镇应加强对本土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并将其融入古镇旅游,彰显精神内涵,形成不同的文化体验,激活地方文化活力,使之成为古镇差异化发展的核心。这是突破江南古镇同质化之困的关键。一是加强文化研究,提升文旅品味。古镇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许多优秀文化遗产,应积极组织专家团队对地方文化进行系统研究,编写相关书籍和资料,提升古镇历史内涵,凸显古镇的文化品位。二是突出地方特色,打造文化标杆。古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梳理归纳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通过建立古镇历史文化展览馆等,展示古镇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色,以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地方精神等打造地方文化标杆。
(三)坚持整合旅游资源,把好文化之脉
古镇的空间和旅游资源比较有限,必须坚持旅游引领资源整合,提升旅游品质,提高游客的复游率。古镇应该采取各种举措,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进文化创意产业日益聚集,为新时代古镇文旅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一是精心设计旅游专线,吸引不同客群。积极打造文化品牌IP,串联展馆集群,精心设计研学游、党建游、亲子游等特色旅游专线,吸引不同客群。二是加强旅游合作,延长特色旅游链。加强与周边的旅游文化单位合作,结合各自禀赋和特点,推出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同时与古镇商户合作,举办地方特色活动,吸引八方来客。三是坚守地方文化,形成自有IP。以史为脉、以文助商,坚守地方文化的独特性、还原性。从保护、传承、发展、创新、活化五个维度出发,深耕细作,推动荡口古镇的旅游文化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具有聚合力、带动力的自有IP。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展现文化之韵
为了实现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旅游市场和游客需要的研究,不断提升古镇旅游的品质和吸引力。一是举办文旅活动,丰富旅游体验。古镇应通过高效的市场化运作促进要素的整合、业态的聚合以及功能的融合,同时以文化为魂,创新为驱,不断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古镇应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艺术展览、文化节、音乐会等,吸引游客参与,提升游客体验。二是开发文创产品,推动旅游经济发展。文创产品不仅能提升游客的游玩体验,也能扩大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古镇可通过打造文创产品,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市场价值,促进人文经济发展。三是推进人才兴旅,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人才。优秀的旅游人才能够为游客提供优质和多元化的服务,提升旅游业的整体满意度,推动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强人才文化素养的培养,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服务水平,树立古镇文化旅游对外良好形象,才能不断提高古镇旅游业的竞争力,推动古镇文旅融合可持续性发展。
供稿:王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