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信息快递

羊尖镇:竹编传非遗,匠心润残心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当 “敬老、爱老、助老” 的传统暖意漫进活动室,当细巧的竹丝遇上残友们期待的眼神,羊尖镇残疾人之家 “竹子韵迎重阳,匠心暖残心” 主题活动,就这样把节日的甜与文化的韵,揉进了每一个瞬间。

  重阳的由来,藏着 “敬老爱老” 的初心

  活动一开始,社工先和大家聊聊 “重阳节” 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吗?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节日,因 “九” 是阳数,九月初九 “九九相重”,便有了 “重阳” 之名。

  这次活动的 “主角”—— 非遗竹编画,可不是普通的手艺!社工带着大家追溯竹编的由来: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竹子编织器具;到了明清时期,竹编技艺愈发精巧,从日常用品变成了兼具实用与美的艺术品,如今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活动现场的屏幕上,竹编画制作视频正缓缓播放 —— 选好的竹丝排列整齐,指尖轻捻、一压一挑间,简单的纹路便慢慢成形。而社工就站在大家中间,手里拿着竹编材料,把视频里的步骤 “拆解开”,一句一句讲、一步一步教,慢得足够每个人看清,细得能照顾到每只想尝试的手。

  完成作品后,大家举起自己的竹编画,分享创作时的小想法;大残友们互相比较着谁的画最好看,谁的最整齐,残友晓斌说我要把这个贬值画带回去送给我的妈妈,感谢她多年的辛苦,紧接着残友小顾说我也要带回去送给我的老父亲,大家其乐浓浓的分享着节日的快乐,工作人员还为残友们准备的好吃的重阳糕,大家吃着软糯的重阳糕,香甜可口,最后全体人员和作品一起合影,把这份 “懂传统、做非遗” 的重阳记忆定格下来。

  此次活动不仅让残友们在传统节日中收获了动手的快乐与自信,更以非遗为纽带,传递了 “敬老、爱老、助老” 的重阳精神,进一步增强了残疾人之家的凝聚力,实现了 “文化传承” 与 “情感陪伴” 的双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