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好孩子”
——残疾人之家工作有感
从事东亭街道残疾人之家工作一年有余,接触了各种不同的残疾情况,也见到了各种不同的家庭,真正感受到了那句话叫做“幸福的家庭总是千篇一律,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社会对残疾人各项保障的完善,这些残疾人的温饱问题是无忧的,而残疾人之家也在不断的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东亭街道残疾人之家参加工疗的残疾人以智力类残疾人最多,他们单纯、稚嫩,初见时觉得他们就像一个个犯了错的孩子,低着头一语不发。由于他们同社会的交往与健全人有很大的差别,再加上社会歧视现象仍然存在,因此他们都非常的自卑。
由于之前从事过一段时间的幼儿教师工作,并且自己也是一个九岁孩子的母亲,所以在工作中非常自然的就把幼儿教师工作的一些模式运用到残疾人身上,他们也就成了我的大宝宝们,而我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要让大家成为好朋友,学会互相打招呼。每天早晨上班,我会先和大家问好,“你好!”“早上好!”然后等待大家的回应。日复一日,我们的氛围开始发生了变化,每位学员早上到达残疾人之家都会向已经坐在这里的学员亲切的问好,碰到我的时候,他们也都会争先恐后的说“姐姐好!”在我看来,这种问候传达的不止是简单的生活礼貌,更是一份浓浓的信任与亲近。
对于学员们,我坚信着不管是不是智力障碍,学习都是要依靠大量“输入”的,不断的给他们灌输新鲜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总会有不同程度的“输出”,无非就是“输出率”会有点低罢了。
通过手工训练活动,我们不断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虽然一开始大家连剪刀都拿不稳,但现在,也已经有几位学员能照着样子准确的剪出完整的图案了。
通过邀请家属一起开展联谊生日会,我们增强了学员们的社交能力,提高他们的存在感,也增进残疾人和家属的交流。多名残疾人家属都向我表示,孩子来残疾人之家之后变得开朗了很多,他们愿意说话了,愿意互相沟通交流了。
通过开展生活能力培训,我们从衣、食、住、行各方面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减轻家属的照顾负担。我们不断教育和引导学员们能够在家也坚持参与劳动,让家属感受到一份简单的回报。不仅如此,学员们还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参与社会实践,回馈社会。
通过家属陪同的集体外出踏青活动促进了残疾人家庭关系的和睦,大家在活动中学习了观察和亲近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也提升了大家的精神面貌,满足了大家渴望集体活动的需求。
一场场的活动,一次次的接触,我们看到了残疾人的进步。有欢笑,也有争吵,小小的斗嘴过后,互相道个歉,握个手,依然还是好朋友。
残疾人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时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关爱残疾人,进一步为残疾人创造更良好的局面。而对于残疾人来说,受益于国家民生保障,我们要教他们学会怀有感恩之心。正值大庆在即,让我们共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歌唱祖国,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