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无锡锡山区政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关于整合文化资源打造锡北特色城镇的建议

关于整合文化资源打造锡北特色城镇的建议

区政协锡北镇工作委员会

  

       文化是一个地区特定的历史沉淀和独有的资源禀赋,是一个城镇的神与魂。城镇建设要避免千城一面,就要将特色文化融入城镇血脉,推动城镇个性化、特色化发展。自锡北镇设立以来,历届党委政府都提出了主打“斗山生态旅游品牌”的文化立镇战略。我们以为,锡北镇作为一个历史古镇、文化大镇,特别是要在旅游特色镇中占得一席之地,必须有鲜明的文化符号。为此,我们就彰显锡北全域文化,打造锡北文化特色城镇作了一些粗浅的探索与思考。

  一、锡北镇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

  锡北镇由原张泾、八士两镇合并设立。张泾,古称泾里,又名泾皋,因沿运河古道“泾河”建街而得名;八士,原名八士桥,相传境内曾有八名进士及第而获称。四千年前,便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相传古代圣君虞舜曾躬耕于斗山。六朝时期已形成村落集市,隋唐之际傍河建街,商市繁荣,至明代万历朝,已有“廿里南北道,三里一长街”、“四十厅堂屋,八百商铺房”之盛况。清康熙、乾隆年间,更成为锡、澄、虞等地土布、生丝、棉花、稻米的集散中心,商贾云集,蔚为壮观。千年沉淀、沧海桑田,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锡北形成了特色较为鲜明、内容颇为丰富的地域文化。

  1、名人文化。锡北名人辈出,孕育了明代谏臣黄斗南、东林党领袖顾宪成、顾允成兄弟,清代文学家顾贞观(与隐维崧,朱彝尊并称清初“词家三绝”)、嘉庆状元顾皋、围棋国手过百龄、无产阶级革命家严朴、南鼓王朱勤甫、农学家过探先、造船学家辛一心、医学宗师过晋源、给排水专家过祖源、国画大师陈旧村、国画大师兼理论家董欣宾、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夏声、中国科学院院士过增源等名人学士。其中,顾宪成为明末东林党党首,曾在家乡辟“同人堂”,教习士子,讲授正统理学,后倡修东林书院和道南祠,与高攀龙、安希范等并称“东林八君子”,在海内外颇具影响。现张泾老街天官弄保存有明代建筑顾宪成故居,泾声路建有顾宪成纪念馆。

  2、红色文化。锡北是革命老区,在历次革命斗争中,锡北人民为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早在大革命时期这里就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1927年冬,无锡县农民革命委员会委员长严朴(锡北镇寨门人),组织领导无锡东、北乡农民起义,震慑了国民党反动派;无锡籍的8位长征勇士中的严朴、陆定一、陈志方、刘群先等4位同志就是从锡北这片土地走出去,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征程的;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将领叶飞、谭震林先后率部东进抗日,新四军六师师部曾一度设在寨门村诸巷,现建有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抗战时我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锡北行署,驻地就在斗夹山一带;张卓如、陆富泉等地下党的老同志也长期活跃在锡北斗夹山地区,1939年在这里诞生了抗战以来无锡县农村第一支部——夹山支部。座落在斗山的锡北革命烈士陵园,安放了291位革命烈士。

  3、生态文化。锡北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南有胶山、北有斗山、夹山、泉山、横山、枝柚山、潘坤山、馒头山,西北郊则有近千亩水面的崇村白荡。境内21平方公里的斗山生态保护区,为新石器时代遗址,是无锡地区生态自然条件保护最好的区域之一,盛产著名品牌绿茶——太湖翠竹,有“锡北桃源”、“无锡后花园”之美誉。斗山水墩庵保存有记载生态保护内容的三块古碑。其中一块是清康熙八年(1669年)无锡县正堂吴兴祚为水墩庵撰立的《禁约碑》,另一块是清康熙十年(1671年)吴兴祚撰立的《放生池碑》,还有一块是嘉庆十六年(1181年)金匮县正堂阎登云撰立的《永禁碑》。碑文中不但明确提出“上宏解网、下沛放生”的宗旨,而且还划定了“永为放生处所”的环境保护区,提出了严禁在此区域内“擅窃池中一鱼,擅打林中一禽,擅采禁内一茎一木”等具体措施及严惩违犯者的政策。经中国科学院贾兰坡院士等有关专家鉴定,三块碑确认为清代原碑,并认为这种由官方出告示并运用法律手段来具体实施保护生态环境的碑文实属国内罕见,堪称“中华生态保护第一碑”。

  4、佛教文化。锡北镇现有斗山禅寺、石村古寺、正法禅寺、胶西禅院等4个上级批准的佛教活动场所,是佛教场所较集中的乡镇之一。锡北斗山地区佛教文化历史悠久,相传西汉时期,斗山就建有“三青寺”( 公元15年改名斗山寺),有寺宇5048间。此时,斗山地区寺宇殿堂规模宏大,香火鼎盛。民间流传有山歌——“惠山高,锡山低,斗山十殿正朝西。”,曾出现斗山弯弯十里长,一里一只庙的盛况。后毁于兵燹,目前尚遗存小大老爷殿、关帝殿、舜帝殿、水墩庵等遗迹。现斗山禅寺重建于1997年,占地40余亩,是无锡地区继灵山圣境后的第二大宗教活动场所。位于锡北镇光明村陈家桥的正法禅寺前身为无锡佛学研究会第四分会(为文革前无锡著名寺院之一),现有寺院重建于1998年,有尼众僧人50多名,为锡山区唯一的女众道场,也是无锡市人数最多的女众道场,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讲经传道、农禅并重、孝悌和谐、环保塑净、养生健体等场所特色。

  5、艺术文化。锡北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留存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其中,尤以顾宪成撰写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之千古名联名震天下、蜚声海外。清初名词人顾贞观(顾宪成四世孙)所作之词格调高昂,情绪激越,气吐如虹,被誉为“千古绝调”的传世名词《金缕曲》哀怨情深,字字血泪,感人至深,并因此感动弟子纳兰性德而助其洗清好友吴兆骞冤案,两首词救下吴家五条命的佳话,轰动词坛,闻名全国。状元顾皋能文善诗,工书画,所著《兰竹》流传颇广。明末清初围棋国手过百龄称雄棋坛几十年,曾主持删订棋谱《仙机武库》一书,先后写出了《官子谱》、《三子谱》和《四子谱》等棋书,创新提出多种实用起首程式,其中“倚盖”一项,至今犹为中外棋手沿用之范型。与阿炳齐名的朱勤甫鼓艺精湛,被梅兰芳誉为“南鼓王”,曾为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和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等国际友人表演并得到高度评价。当时著名音乐理论家杨荫浏先生称之为“近几十年来技术最高的鼓手”,并为其整理出版了《苏南吹打曲》、《苏南十番鼓曲》、《十番锣鼓》等书籍和乐谱。当代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美术教育家,江苏画院一级美术师董欣宾,主攻山水,兼擅人物、花鸟、书法、篆刻,他对中国画的绘画笔法、点线及色彩运用的创新,形成了董派独特的理论体系,著有《中国绘画对偶范畴论》、《中国绘画六法生态论》、《人类文化生态学导论》等著作。其“以笔写色,以色当墨,以写代泼”的新画风,于张大千、刘海粟之后又创一格,成为画界“南线”画派的领衔人物。另外,锡北镇还遗存了《渔篮花鼓》等一批非遗文化。

  二、锡北镇城镇建设之历史文化整合利用中存在的不足

  1、总体规划不足。目前,锡北镇编制了《无锡市锡山区锡北镇总体规划(2015-2030)》、《无锡市锡北先导示范镇城乡统筹规划(2013-2030)》、《斗山发展专题研究及城市设计规划》等规划,实现“三规合一”,即镇村空间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实现衔接配套,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全域锡北”规划体系。但在历史文化特色融入城镇个性规划建设上,尚缺乏战略性的、全局性的和专业性的系统规划,有的只是以定点为主的局部规划。

  2、部分古迹消亡。锡北镇前身张泾、八士均为无锡市的历史名镇,历史上胜迹众多。但由于早年对历史文化保护意识的缺乏,一些历史古迹(特别是古建筑)或因年久失修败落坍塌,或在城镇城市化步伐中被拆除改作他用,成为人们远去的历史记忆,甚至可能在人们的记忆中彻底删除。目前,保存尚完好的较大规模的古迹仅剩端居堂(顾宪成故居,明建筑)、严子陵先生祠(清建筑)、振古堂(清建筑)等屈指可数的几处。

  3、特色彰显不强。多年来,锡北镇在历史文物的保护上加大了力度,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顾宪成故居、严子陵先生祠等古迹得到有效的修复,特别是在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修缮上投入了上千万元,使该馆形态和内涵得到全面提升,并一举进入国家红色景区名录,目前每年有数万人慕名前来参观。但总体来说,一些保护利用仅限于定点范围,保护利用的广度与深度不够,影响力不足。特别是东林党党首顾宪成在全世界华人中颇具影响,有不少人慕名前来寻访古迹,但最终失望而归,在一些网络媒体上(包括凤凰资讯)颇有微词。

  4、城文融合不够。近几年来,锡北镇在推进城镇建设的过程中,积极注入锡北历史文化的基因,打造了泉山文化公园等功能设施和“东林八贤”等特色街景小品。但整体的融入度不足,锡北特有的历史文化元素在锡北新城的建设中体现有限,缺乏扑面而来的文化视觉,现代城镇建设同质化现象一定程度存在,还是没有摆脱“千城一面”的城建通病。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的产业化、旅游化也只是处于小敲小打阶段。

  三、对锡北镇城镇建设之历史文化再造利用的建议

  1、切实绘好一张蓝图——锡北历史文化再造利用整体规划。坚持把锡北历史文化建设作为锡北城镇建设的一条特色主线和重点打造的一张名片,融入城镇规划。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和长远性、超前性、可续性,在进一步摸清锡北历史文化家底的基础上,确立锡北历史文化再造利用的思路、目标、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通过充分调研,系统整合,科学规划,形成覆盖全局、重点突出、能管长远的锡北镇历史文化再造利用的整体性统筹规划。同时,提炼精选一批凸显锡北历史文化特色的经典元素和标志性符号纳入城建,镶嵌到城镇景观文化节点、主题公园、文化场馆、氛围营造等项目中去。强化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坚持一张蓝图管到底,突出文化传承、文脉延续,确保规划实施连续不走样。

  2、突出推动“三区联动”。基于锡北历史文化特色和分布区域,建议重点推动“三区联动”,即生态丘陵特色的斗山旅游度假区、江南水乡特色的泾河文化区、美丽乡村特色的寨门红色基地(红色旅游景区)。一是生态丘陵特色的斗山旅游度假区。斗山地区山水人文兼备,集生态文化、茶文化、佛文化、历史文化等多元文化于一体,为无锡地区不可多得的生态文化宝地。要全盘考量生态园区空间布局、功能配套、发展模式,同时抢抓特色小镇建设机遇,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积极引进战略合作者和实力投资者,着力把斗山地区打造成锡山最美“后花园”。当前在稳步推进林相改造、景观提升、基础功能和配套建设的同时,建议推进两个功能设施的规划:(1)斗山历史风情展示馆(暂命名)。力争规划设计成集中展示斗山地区历史文化、生态文化、茶文化、佛文化、风土人情、民风民俗以及今后斗山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等内容的品位高大的综合展馆。(2)过百龄围棋文化馆。过百龄是国际围棋界公认的一代棋宗,是锡北历史人物中的一颗耀眼明星。山青水秀的斗山传说为舜帝少时躬耕处,西晋张华《博物志》又有“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一说,选址斗山建过百龄围棋文化馆可以说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建议文化馆规划设计为集过百龄传奇人生展示和围棋溯源、收藏、展示、交流、培训、比赛于一体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围棋文化展馆、比赛场馆和培训基地。二是江南水乡特色的泾河文化区。泾河(又称泾中河,俗称母亲河,为运河古道),位于锡北镇政府驻地张泾老街,古张泾因沿该河建街而得名,旧时张泾的标志建筑顾宪成故居、同人堂、魁星楼(文星楼)、顾氏大祠堂、顾氏义庄、戏馆、城隍庙、堆栈、各式商号、状元码头、青龙桥、青龙桥堍花园等均集中于泾河两岸,泾河流域也流传有许多历史人文典故,是锡北政府驻地张泾的发祥地。泾河与锡北运河相夹的中间地带(东起青龙桥,西至五步桥)形似岛屿,四面环水,唯有数桥可通,为锡北城镇规划区。基于该区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可考虑作为今后锡北老街改造的核心区域。建议在长远战略上就该区域编制专项规划,结合张泾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典故,设计再造具有古镇韵味的旅游小岛,与斗山旅游度假区遥相互呼应。可考虑在泾河北岸恢复明清建筑形态的三里长街,实施顾宪成故居改(扩)建;在泾河北岸和小岛临河设景观亲水步道,同时在岛内打造集古建、园林、商贸、馆藏以及运河风光等于一体的公园式旅游综合体,根据历史记忆恢复设立同人堂(或同人书院)、魁星楼(文星楼)、顾氏义庄等古建建筑,再造锡北粮油布码头等商贸载体,建锡北镇镇史馆(可含锡北名人馆、地方特色藏品馆、土特产展示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特色馆室)。三是美丽乡村特色的寨门红色基地。古镇寨门,传说因元末起义军名将莫天佑扎寨点将而得名。涌现了清代爱国官吏严紫卿、教育家严尧卿、民族工商实业家严仲儒(辛亥革命老人)、无锡农民运动领袖严朴等历史名人,拥有严子陵(汉代高士)先生祠等胜迹。寨门是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大革命时期严朴、杭果人等农民运动领袖曾在此发动群众、组织运动,有20多名同志献身革命。抗战时期,寨门是中共锡北县委和锡北行署的驻地,无锡县农村第一支部——夹山支部所在地。王若飞、叶飞、谭震林、谭启龙、王必成、包厚昌等领导人曾先后到过寨门开展革命活动,新四军第六师谭震林师部曾一度设在寨门诸巷。现有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已编入国家红色景区名录,在无锡地区乃至省内外也有一定知名度。建议依托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品牌,整合寨门历史文化资源和高效农业园区资源,规划打造寨门红色旅游线路。建议参照其他地区的做法在师部旧址纪念馆就近规划建设党员干部培训学院(或中心、党校),在串联线路上建设严朴纪念馆,恢复抗战时期无锡县第一个农村支部——夹山支部旧址(可考虑规划成党史教育和党建示范的纪念馆室),整合寨门地区革命文化和人文资源,把“红”的文章做足做大。同时依托严子陵先生祠建设家风家训教育基地,今后条件成熟还可考虑推进寨门老街复古改造。

  3、建议把握两个关系。一是长远与当前的关系。建设一个有历史文化特色内涵的城镇是一个系统渐进的过程,有时可能要经历几任政府或几个规划周期(甚至数十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气魄。今天建议打造锡北历史文化特色镇,不一定是眼前就要实施某项重大工程(有的目前并不具备条件),但必须有一个专项的总体规划,能够在大方向上有一个长远的管控和贯穿。同时,确立一个比较强的理念意识,能够在城镇建设的每一个项目、每一个时段,都把锡北特有的历史文化特色融合进去,使锡北城镇随着岁月的积累而更具文化内涵与历史底蕴。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有的历史文化如果不加保护利用,有时很快就会在历史的长流中消失,甚至不复存在。要进一步强化历史文化的挖掘保护,特别要对那些即将消失在人们的记忆里的历史文化要加快追根溯源,整理成文(档),最大限度地留住文化的根脉,并通过规划建设的手段,把记录在文本里的、沉睡在历史馆藏里的、即将消失在人的记忆里的历史文化,体现到锡北城镇建设的众多的建筑里,空间的细节里,氛围的营造里,真正让历史文化活起来。二是文化与产业的关系。历史文化遗产与市场和产业紧密相连,一方面,合理推动历史文化市场化、产业化是让历史文化“活起来”,保护和利用功能最大化的一个有效形式和必要手段;另一方面,锡北镇要建设旅游特色镇,也必须拥有锡北特色的历史文化产业。因此,一要以全域旅游的要求策划板块。着眼全域旅游大格局,规划打造若干个文化特色板块,多点互动,差异体验,让游客在可触可亲中多视角感受锡北优秀历史文化魅力。二要从匹配旅游的高度打造作品。规划打造锡北特色旅游产业是历届锡北镇党委政府设定的长远目标,这一目标决定了锡北城镇建设需要紧扣这个中心目标去策划打造,并以精准的旅游文化产品意识去匠心设计每一个细节,精心打造每一个项目,做成具有经典文化内涵和形态的有足够市场吸引力的精品力作。总的来说,要积极谋求和推动锡北历史文化资源的创新转化,既要做出锡北名气,又要集聚锡北财气,让文化既能涵养精神,更能推动锡北产业发展,转化为锡北经

无锡锡山区政协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泰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