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之滨,活力锡山。一项旨在让民主扎根泥土、让幸福触手可及的创新实践——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在这里历经数载耕耘,已结出累累硕果。这不仅是一次工作机制的革新,更是一幅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生动演绎的壮丽画卷。为确保这幅画卷笔墨酣畅、气象万千,锡山区人大常委会再度主动作为,建立项目再评估机制,对2022年至2024年间已完成的67个(类)区级民生实事项目开展了一场深入务实的“回头看”,在复盘梳理中提炼经验,于民意反馈间校准方向,让民主之树更深植于民意的沃土。
创新“回头看” 校准民主惠民新坐标
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作为省、市人大力推、区五届人大倾力实践的全新工作,其生命力在于真正解决民生短板弱项,提升民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项目的建设运营质效,直接关乎这项制度创新的成败。锡山区人大常委会深刻认识到,票决并非终点,而是精准服务民生的新起点。为此,建立并启动了项目再评估机制,对过去三年完成的项目进行系统性“复盘”。此举绝非简单重复,而是履职实践中的一次主动升级与自我加压,意在透过建成项目的实际运行效果,评估票决制工作的整体成效,为未来更科学、更精准地推进民生实事项目提供关键决策参考。
本次“回头看再评估”工作,在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的统筹领导下,凝聚了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的协同力量,采用了区镇联动、多方参与的模式。尤其注重发挥人大代表,特别是其中“专职监督员”的“一线探头”作用。通过实地视察、专题汇报、查阅台账、倾听项目使用方和群众心声等多种方式,对67个(类)项目进行了全面梳理和逐项现场“体检”。坚持问题导向,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区政府,推动“查、督、改”一体推进,确保了“回头看”不走过场、深入扎实、富有成效。
实效“大盘点” 彰显票决制度新成就
经过全面、客观的评估分析,结果显示:2022年以来至2024年底已完成的这批区级民生实事项目,在建设、运行和管理上总体情况理想,实现了总量与质量的空前提升,综合效益显著,群众满意度高。具体成就体现在六个关键维度:
顶层设计,高位推动聚合力
区委始终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自区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区委主要领导每年于人代会前对票决制工作作出指示、提出要求,亲自审阅把关候选项目,为票决工作顺利推进和项目有效落实指明了方向。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候选项目征集论证,广纳群言,动态跟踪进度,高度重视并及时回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通过召开协调会等方式全力破解项目推进中的难题。
广开言路,征集机制优化升级
项目选择关乎民意基础与实际成效。锡山区创新建立“双通道”征集机制,既向政府部门、各板块征集,也向全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群众敞开大门。此举兼顾了政府工作重点与民众迫切需求,统筹了重大基础设施与民生关键小事,特别是明确了人大代表推选项目在候选项目中占有一定比例,极大地激发了代表的履职热情和主人翁意识。
倾力投入,民生福祉大幅跃升
本届以来,区政府对民生实事的投入力度、建设强度和项目规模均创锡山建区以来之最。不仅项目数量众多,且单体规模大、资金总量巨。三年来,区级民生实事项目涵盖10大类、90大项、158个子项目,总投资额超过300亿元。一批关键民生项目落地实施,特别是总投资25亿元的锡山区文体中心的建设,彻底填补区级大型文体活动场所的空白。
高效协同,政府执行坚强有力
区政府秉持“人民政府为人民”的宗旨,对人代会票决产生的项目,迅速部署推进,建立项目清单,明确责任主体与进度时序,协调落实资金,强化督查通报。各分管副区长、相关部门、单位及属地板块紧密配合、高效协同。在解决诸如锡山医院二期工程病房大楼顶层空调噪声等具体问题时,展现了上下齐心、攻坚克难的强大执行力。
全程监督,代表履职精准有效
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构建了富有锡山特色的区镇人大上下联动、一项目一代表“1+1”监督机制、季度督查通报、半年听取政府汇报、主任会议年度视察评议、问题反馈跟踪督办以及对建成项目回头看再评估等全链条、闭环式监督体系。这既实现了对项目监督的全覆盖、全程化和动态化,也为区、镇两级人大代表(议政代表)履职搭建了新平台,推动了一批实际问题在监督中得到发现和解决。
效益凸显,民生温度可感可触
教育医疗扩容提质:新建、改扩建学校30所(已投用27所),新增学位3.36万个;完成锡山人民医院二期、鹅湖人民医院等新(改)建工程,精神卫生中心、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补齐民生短板,教育医疗资源布局更优、质量更高。
安居保障坚实有力:完成172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4.88万户居民;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44万余套(间),竣工安置房超2万套,居住条件显著改善。
交通出行便捷高效:完成14条骨干路网修整,新增优化公交线路13条,重点覆盖公交盲区;新增停车泊位4900个,推广“先离场后付费”智慧停车;建成动态称重系统及超限检测站,保障路网畅通安全。
城乡环境优美宜居:建设100条美丽河湖,新(扩)建3个污水处理厂,完成759个村农污改造及约1300公里污水管网建设;完成33条背街小巷整治,街巷面貌焕然一新;高标准公厕、城市客厅、口袋公园等公共空间品质持续提升。
“一老一小”服务升级:推进适老化改造,新建5家养老院,完成8个镇街养老服务中心升级,实现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和老年人助餐服务全覆盖;新增7家托育机构,深化“一镇一街一普惠”托育服务格局,民生温度持续加码。
经验“再提炼” 开启民主实践新征程
锡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章红新表示:“此次‘回头看再评估’,远不止于一次简单的工作复查。它是一次意义深远的‘双评估’,既是对本届以来民生实事项目建设运营成效的集中检阅,也是对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及其配套监督机制运行效果的实践验证。”
这条从项目票决到全程监督,再到效果评估的完整链条,清晰地勾勒出锡山区人大在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具体化、实践化过程中的积极探索与制度创新。它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展现了人大机关以高质量监督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担当,更是人大依法履职、务实作为的扎实印记。这一系列扎实的实践成果,为其持续深化探索注入了信心与动力。锡山区人大将继续深耕民主沃土,不断丰富和发展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的实践内涵,让民主之花开遍太湖之滨,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继续绘就更加绚烂的民主与民生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