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锡市锡山区,遍布城乡的一个个人大代表“家站点”,正成为汇聚民意、传递民声、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在这里,代表有平台施展履职能力,群众有通道表达意愿,制度有路径转化为治理效能,从乡村田野到城市社区,从文化空间到治理前沿,一张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底色的代表履职网络正逐渐织密、织实,绘就出一幅生动的基层治理图景。
产业兴旺 代表赋能
“能不能腾退出空间,升级改造养殖池塘,打造渔文旅品牌?”在厚桥街道谢埭荡村代表联络站,一场关于乡村转型发展的座谈会热烈进行。代表、村干部、群众齐聚一堂,集智聚力谋发展,代表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乡村规划建设的建议》《关于推进乡村振兴,强化规划引领的建议》等意见,逐步被采纳落实。如今的谢埭荡,已成为集休闲、生态、文化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映照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履职初心。
在斗山白茶园的茶香中,区人大代表朱一鸣正通过“田间课堂”为农户普及有机种植技术。这个以“农业现代化建设”“乡村振兴”“三农发展”为特色的代表联系点,在发挥联系点基本职能的基础上,创新推动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和乡村振兴动能,通过组织“田间课堂”知识讲座、农业技术指导等惠农活动,免费向周边农户传授先进的农业知识与技能,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书香议事 浸润民心
在东港镇港下城市书房人大代表联系点,一场别开生面的“悦读悦知”读书分享会正在进行。区别于传统座谈形式,这场由区人大代表杨雁、包红英与镇人大代表张红共同发起的人大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活动,巧妙地将书香文化与民主实践深度融合,开创了代表履职的新场景。代表们不仅分享阅读感悟,更将民生热点融入书页间的对话——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方案,到老年助餐服务点的构想,群众的建议随着书页翻动不断汇聚。这种“边读边议”的创新模式,让民意收集变得温润而自然,使代表履职突破传统路径,在思想碰撞中完成民意收集与智慧凝聚的双重使命。
春塘社区的“舒心课堂”里,心理咨询师正引导青少年解开心结;茅梓桥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里,“七QIAO板”儿童观察团小成员在规划图前与代表们共同探讨“嵌入式增加儿童活动空间”,最终形成了《关于加快打造社区儿童友好空间的建议》。这些充满童趣的民主实践场景,折射出“家站点”建设的人本温度——当议事空间延伸到托育中心、城市书房,民主便真正融入了百姓生活肌理。
法治护航 共建共治
正阳村人大代表联络站为方便群众,把联络站搬到群众居住地附近的养老活动中心,拉近与群众间的物理距离。通过小板凳议事会、正阳村议事亭等多种模式,服务下沉,上门听民声。代表、群众集思广益共绘蓝图,打造“乐业宜居五彩正阳”特色品牌,实现“站”在人民之中。
在羊尖镇的矛盾调处中心人大代表联系点,人大代表化身"特邀调解员",依托全市首个人大代表+“共享法庭”机制,将法律智慧融入基层治理,自2022年8月建立以来,先后依托人大代表+“共享法庭”化解了群体性讨薪、个人劳务损害赔偿、村集体资产租金等多起矛盾纠纷,涉案金额近百万元,让法治之光照亮民生角落。
从渔舟唱晚的谢埭荡到书声琅琅的城市书房,从茶香袅袅的白茶园到笑语盈盈的托育中心,锡山区人大代表“家站点”建设始终遵循一个朴素真理:最好的履职平台,就是让群众推门可见、抬脚能进;最亮的履职品牌,就是把“民声清单”变为“幸福账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锡山区人大将继续以人民满意为根本标准,筑牢“家”的阵地,架起“民”的桥梁,绘就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