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之年,见证人大力量。202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同时也是云林街道人大工委成立15周年。15年来,党工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民群众的呼声在哪里,街道人大工委就跟进到哪里、人大(议政)代表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云林新篇章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云林街道第一届议政代表会成立大会
围绕中心谋“大局” 确保民主“广泛充分”
党委有部署,人大有行动。街道人大工委牢固树立全局观念,主动聚焦街道中心大局谋划和推进人大工作,聚焦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坚持抓大事、强监督、促落实,为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驾护航,实现广大人民最广泛参与。结合街道发展定位和人口分布特性,将辖区划分为9个选区,设立了16个人大代表“家站点”,4个特色联系点,深入到村级工业园、国企、武装系统等,广泛联系着选民群众、切入到人民日常行政审批各环节。6名无锡市人大代表、24名锡山区人大代表和街道61名议政代表分布在机关、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涵盖了社会各界,以最真实的“全覆盖”“全链条”发挥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权利保障。截止2024年,共开展了16轮人大(议政)代表民主选(补)举,100%选区依法实现直接选举,选民群众参选率达95%以上。在日常接待过程中,注重将外来务工人员、快递员、外卖员和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人员的意见建议吸纳进来,邀请村(社区)“两委”委员、党员骨干、居民代表、楼(组)长、辖区单位、社会组织等各界代表走进人大代表“家站点”,不断扩大代表参与的广度和知情知政的渠道。每年听取人大(议政)代表述职,每月第三周星期二组织开展接待选民群众活动,年度约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50余条。
▲开展“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日”活动
▲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
紧盯民生谋“发展” 确保民主“真实具体”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街道人大工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就业、教育、养老、医疗、残疾人服务等民生热点领域,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履职重点,以群众关心的身边事为“小切口”,推动服务“大民生”,促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注重发挥议事代表根植于基层的天然优势,紧盯群众的“身边事”,充分发挥“智囊团”“助推器”作用,把基层群众的呼声诉求提上来,真正做到了把“群众所盼”转化为“履职所向”。在票选确定为民办实事项目时,就将民生实事项目办理情况纳入街道办事处议事范围、纳入街道党工委讨论议题,通过定期讨论研究,科学推动实事项目的启动、设计、建设和运管等。每次组织视察、开展调研、接待群众、召开会议,均将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情况纳入活动内容,采取听取汇报、现场督察、讨论研究等方式,增强相关责任单位工作推进的主动性、时效性。坚持每年集中组织不少于4次视察活动,召开2次议政代表大会,听取街道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服务保障、安全生产、社会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开展情况,并对公共事务提出意见建议,参与公共决策制定和实施。
▲票选民生实事项目
▲成立潘阿五代表工作室
健全监督建“机制” 确保民主“有效管用”
监督是人大的重要工作职能,“有效管用”体现了街道民主效度的鲜明实践品格。无锡市锡山区云林街道人大工委坚持问题导向,紧紧抓住监督这一项重要职权,合理调动监督力量,确保民生实事项目的监督质效。落实精准交办、重点督办、跟踪督办和实效评估的闭环办理机制,实现代表议案建议“全链条”督办。用活内部资源。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根据代表职业、专业特长等,将区人大代表、街道议政代表分成5个监督小组,开展专题督查和项目完成后的质量评估。强化外部联动。在与区人大、开发区人大联系的同时,加强与街道司法、纪工委、财务审计、督查科加强沟通交流和信息共享,开展联动监督,实现由封闭式监督向开放式监督转变,增强监督“粘度”。改进监督方式。改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介入和“事后”跟进检查的方式,实现由结果监督向过程监督转变,增强监督的“跨度”,保障重大事项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重要问题解决的合理性。
▲组织代表集中视察
▲开展民生实事项目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