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锡山区人大常委会在实现各个选区人大代表“家站点”全覆盖基础上,全面启动建设提升工作,充分发挥组织指导作用,围绕站位目标、标准要求、特色文化、制度供给、功能发挥、服务保障、信息宣传等七个方面发力,切实以代表履职载体高质量推动代表履职高质量,形成了锡山人大代表“家站点”建设的经验做法,有效推动了全过程人民民主锡山实践。
锡山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和市人大代表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全面启动人大代表“家站点”建设提升工作,扎实推进并形成了锡山人大代表“家站点”建设的经验做法和鲜明特色。在2022年度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人大代表“家站点”创优争先活动中,获评市五星级代表“家站点”3个、四星级4个、三星级8个,荣获“家站点”建设优胜奖。
截至2023年7月底,锡山区建有区级人大代表之家1个,镇(街道)人大代表之家9个,人大代表联络站125个,人大代表联系点25个。省、市、区、镇四级人大代表及街道议政代表全部编入“家站点”,实现了各个选区、各级人大代表的全覆盖,有效推动了全过程人民民主锡山实践。
01 提高工作站位,明确发展目标
定位清晰,才能目标明确。锡山区人大常委会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质效使用原则,高质量推进人大代表“家站点”建设运行,全区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9家、按四星级标准建设的21家、按三星级标准建设的21家。
2022年9月30日,锡山区人大代表之家作为全市首个县级人大代表之家正式建成启用,集环境优良、制度完善、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功能先进等优势于一体,为全区代表“家站点”建设树立了样板和标杆,省、市人大领导及外地人大多次参观调研区代表之家,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
02 统一标准要求,加强联系指导
在开展人大代表“家站点”建设提升之初,各镇(街道)人大(工委)纷纷反映没有思路方向,不清楚需要哪些条件要素,不清楚硬件如何配置、人员如何配备、活动如何开展、台账如何记录,严重影响了建设提升进度。
了解情况后,锡山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分别带队,深入基层调研,召开推进会收集问题及意见,结合实际,制定了《代表“家站点窗”建设指南》《全区“家站点窗”建设工作说明》等指导性文件,统筹规范全区人大代表“家站点”线下和线上平台建设,明确了铭牌标识、信息简介、工作计划、办公设施、学习资料、信息平台等统一性要求,并明确了具体内容,实现了接待群众、履职管理、线上交流、代表风采展示、政策宣传、学习培训、信息公开等功能。
03 有机融合特色,优化布局设计
在统一性、规范性建设标准要求的基础上,锡山区利用现有设施条件,因地制宜深入挖掘人大代表“家站点”特色亮点,有机融入当地的历史、文化、人物、产业等独特元素,合理优化硬件设计和场所布局,进一步拓展内涵功能,将基层民主同基层党建、基层治理、基层文化深度融合,以特色鲜明的造型、、标语等,赋予各个人大代表“家站点”新的风采和生命力,形成了风格各异、独具内涵的高质量人大代表履职平台体系。
羊尖镇丽安村将“根”文化融入代表联络站的建设中,积极探索建设“家站点+”模式的特色精品平台,延伸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触角,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家站点”在基层治理、解决民忧、助推发展方面作用,成功打造了“有意见要求、找人大代表”的品牌。
东北塘街道将当地的倪瓒文化、国际象棋和棒垒球培训等文化教育特色嵌入人大代表之家的设计中,推出“代表二维码”及“代表联络站二维码”,开通了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直通车”。
04 健全完善制度,规范运行管理
一些人大代表“家站点”建好后,管理员不清楚岗位职责,不知道如何组织代表开展活动;人大代表不了解接待选民群众的流程,不清楚收集的意见建议如何处理。针对这些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锡山区人大常委会制定了《人大代表“家站点”活动制度》《代表联系选民群众制度》《代表接待选民群众制度》《意见建议处理办法》《代表履职登记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定了各级代表常态化接待联系选民群众的时间和频次,明确了闭环处理选民群众意见建议的程序,细化了履职登记的规定,有效保证了人大代表履职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同时,制定了人大代表“家站点”运行相关台账和活动计划样本,为全区人大代表“家站点”规范运行提供了过程性文件支撑。
05 突出载体功能,强化履职成效
锡山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强化人大代表“家站点”的功能发挥,常态化组织各级人大代表于每月第三周的星期二进入人大代表“家站点”开展履职活动。确定每年9月份为全区代表集中履职月,突出履职为民导向,组织全区各级人大代表及街道议政代表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走进人大代表“家站点”联系服务群众,倾听民声、汇聚民意、温暖民心。
锡山区人大代表、东港镇卫生院院长孙明从接待选民群众的评价反馈中认识到,东港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与群众需求有较大差距。他积极主动争取与区外医院开展合作。经过努力,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和无锡市级医院在东港镇卫生院开设了相关专门诊室,补强了短板。自2022年8月开始合作,至2023年7月,各类专家共服务当地居民群众3000余人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无锡乃至上海医疗专家的服务,极大地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
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底,全区各级人大代表(含议政代表)共计2429人次进“家站点”联系服务选民群众5163人次,收集意见建议2074条,交办1393条,办结1137条,实现了从建好有形载体到发挥有效功能的跃升。
06 提高保障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锡山区人大常委会着力在组织领导、经费支撑等方面不断提升人大代表“家站点”服务保障水平。一方面,加强统筹指导,要求各镇(街道)人大(工委)强化工作责任落实,主动争取党(工)委和政府(办事处)在硬件保障、人员配置、活动开展、建议办理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制定出台《锡山区人大代表经费管理办法(试行)》,将各级人大代表参加“家站点”活动所产生的交通、通讯等费用列入代表活动经费使用范围给予保障,对获得星级评定及争先创优活动中获得荣誉的镇(街道)及人大代表“家站点”,给予适当经济奖励。
部分村(社区)由于人员流动较快,导致人大代表“家站点”的管理人员变动较大,直接影响了人大代表“家站点”管理运行的稳定性。为此,锡山区人大常委会专门与各镇(街道)进行沟通协调,确定由村(社区)副书记担任联络站负责人,保证了人员的稳定性。
07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锡山区人大常委会着力在人大代表“家站点”建设的成功经验做法和优秀代表履职风采等方面加强宣传报道,精心组织制作了人大代表“家站点”专题宣传片,在锡山人大微信公众号上开设专栏,集中展示各镇(街道)建设人大代表“家站点”的成果、做法以及优秀代表履职风采。《以载体高质量推动代表履职高质量》《坚持四高联动,打造代表履职平台锡山名片》《代表集中履职,人大精心护航》等多篇稿件在省、市平台发表,进一步提升了人大代表“家站点”在社会上及选民群众中的知晓度和认可度,为代表联系服务选民群众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2023年上半年,山东省无棣县、河北省武邑县、云南省鹤庆县等多地人大常委会通过网络新闻渠道了解到锡山区人大代表“家站点”建设提升的相关信息,先后赴锡山区调研,“慕名而来”学习经验和做法,充分展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锡山实践,也扩大了无锡人大工作在各地的影响力。
本文被收录于市人大常委会《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创新年活动专刊》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