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锡山区老干部网站!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锡阳添彩】周泉福工作室:“泉心泉意”促调解 “银龄厚爱”暖人心

发布时间:2025-08-22     选择阅读字号:[ ]

  厚桥街道周泉福工作室于2011年底成立,工作室始终以“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念永存”为目标,坚持“工作室+特色项目”运行模式,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推进工作室运行项目化、常态化、清单化。结合老党员特长和村(社区)群众所需,聚焦小区环境整治、居民协商议事、文化惠民等方面开展“银龄厚爱”志愿服务项目,工作室成员下沉各个小区,辐射带动小区党员、青年志愿者参与小区治理。组建“泉心泉意”银发调解团,总结四步工作法,积极搭建老同志参与基层治理、服务居民群众的“有为”平台,拓展助力基层治理新路径。

   工作室带头人周泉福在2009年退休后,一直担任厚桥街道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带领党支部先后荣获省“五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省百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省“六好”离退休干部示范党支部等荣誉;周泉福先后获评无锡市“五好”离退休干部、无锡市优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光荣在党50年”离退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等。

  建章立制强根基  打造银龄先锋堡垒

  工作室坚持“打基础、促规范、创品牌”的工作主线,从制度创新破题,构建起“职责清晰、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工作体系。一方面,系统梳理制定《工作室运行管理办法》《志愿服务公约》等制度,建立“理论宣讲、矛盾调解、文化传承”三大核心岗位体系,形成“日常管理-项目推进-成效评估”的全周期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实施“银雁领航”工程,通过个人自荐、支部推荐、群众评荐“三荐合一”方式,精选80余名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老党员组建“银龄人才库”。这些银发力量中,有脱下戎装仍葆本色的退休军人,有走出党校讲堂仍心系育人的退休学者,有告别三尺讲台却情牵桃李的退休教师……他们带着热忱和专长汇聚一堂,工作室按“党建顾问、政策讲师、调解能手、文化达人”等6类特长分类建档,实现人岗精准匹配,让每一位银发智者都能在合适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文化赋能传薪火  耕耘厚桥精神沃土

  工作室深挖本土文化富矿,以“记录者”“传承者”“传播者”的三重身份,为厚桥文化建设注入银发动能。作为“记录者”,在谢埭荡村史编纂工作中,工作室成员一头扎进堆积如山的旧档案里,从泛黄的纸页中寻找还原历史的珍贵素材,他们踏遍村里的角角落落,走访了50余位老村民,耐心倾听、细致记录老人们关于村落变迁、民俗风情的记忆,历时180天完成村史寻迹,让“渔船漂泊”“陆上定居”“科学致富”的故事跃然纸上;作为“传承者”,在厚桥文化印记展示馆建设中,成员们更是不遗余力,主动对接区档案馆,反复核对校准展陈事迹背后的历史细节,确保展陈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他们更将自家珍藏的家谱、老照片等“传家宝”无偿捐赠,为展馆增添“活的历史”。作为“传播者”,开馆以来,3名老党员主动请缨,轮流担任“乡音讲解员”,用“家乡话”讲活“发展史”,以“身边事”说透“大道理”,累计接待参观群众300余人次,让“厚桥记忆”从“档案里”走到大众“心坎上”。

   项目运作激活力  释放银晖治理效能

  工作室探索“工作室+特色项目”运作模式,推动银龄力量精准对接基层需求。聚焦理论传播,开展“理响万家”宣讲行动,组建“五老宣讲团”“银龄讲师队”,针对党员、青少年、老年群体分别开发“党的二十大精神微党课”“红色故事汇”“政策解读小课堂”等特色课程,累计开展分众化宣讲156场,覆盖群众4200余人次;围绕基层治理,打造“锡阳添彩 银龄厚爱”服务品牌,组织老党员下沉10个村(社区),建立“银龄议事厅”“楼栋调解角”,带动100余名青年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环境整治等工作,推动解决停车位不足、健身设施老化等民生问题68个;在矛盾调解领域,“泉心泉意”调解团创新“四步工作法”(真心走访问需求、耐心倾听解心结、恒心跟进促落实、用心调解达共识),成功化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征地补偿等各类问题80起,调解成功率连续三年保持100%,成为群众身边的“金牌调解队”。

  从“银发初心”到“治理担当”,周泉福工作室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老党员是传递温暖的“引路人”、文化传承的“守护人”、化解矛盾的“贴心人”。这支平均年龄70岁的“银发队伍”,正以蓬勃的“银晖力量”,为基层治理写下温暖而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