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学会之窗

深化改革 加强建设推动江苏现代科技社团的发展——在全省学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深化改革  加强建设
推动江苏现代科技社团的发展
——在全省学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徐耀新
(2008年5月23日)
同志们:
今天,省科协召开全省学会工作会议,主要背景有两个:一是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书记处对科协工作,特别是学会工作作出的新的指示精神,贯彻中国科协召开的全国学会工作会议精神。二是今年是省科协七届委员会工作的第四年。年初省科协全委会在把握全局工作的基础上,作出了加强组织建设的一系列部署,重点之一就是加强学会工作,推动学会的改革与发展。通过加强组织建设,为下届委员会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全省学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分析省科协七大以来全省学会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研究探索学会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制定出台一些新政策、新措施,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努力推动我省现代科技社团的新发展。下面,我代表省科协党组讲四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学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去年12月26日,党中央书记处听取中国科协的工作汇报,对科协工作作出了新的指示,第一次提出了学会是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论断,明确了学会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这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学会专兼职干部和学会会员的工作积极性。正确理解和深入贯彻党中央的最新指示精神,是做好新时期学会工作的重要思想前提。全省各级科协及所属学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新提法、新要求上来,充分认识到学会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为开创我省学会工作新局面而奋发努力。我们认为,学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学会在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学会团结和凝聚了一大批科技界的精英,学会组织开展的学术交流活动代表了本地区、本行业科技界的最高水平。学会组织开展的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对于广大科技工作者启迪创新思维,激发创造活力,形成解决科技问题的新思路、新观点;对于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知识的流动和应用,推动创业创新创优;对于促进科技工作者更加紧密地融入科学共同体,增进科技工作者的学术认同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学会在推动科学普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科学普及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工程。只有涨科普之水,才能行创新之舟。没有科学普及,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个民族要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民族,一个国家要成为创新型国家,一个省要成为创新型省份,科学普及永远是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各级科协及所属学会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肩负着推动公众科学素质建设、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的重要使命。只有充分发挥各级学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普及科学技术方面的生力军作用,科普活动才能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
第三,学会在构建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服务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学会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地位超脱的优势,在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服务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级学会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把不同学科、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科技工作者组织起来,开展决策咨询服务,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行业科技进步提供智力保障;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中介服务,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知识流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第四,学会在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具有重要作用。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是党和政府赋予各级学会的光荣使命和重要工作。各级学会可以根据各自的学科特点,立足学会的实际情况,针对会员的实际需求,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成果转化、信息咨询、专题调查和继续教育等方面开展独具特色的服务活动;同时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努力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表彰人才方面搭建平台,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第五,学会在倡导科学道德、营造创新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科技工作者是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开拓者和代表者。作为科技工作者的共同体,学会承担着倡导科学道德和健康向上的职业道德的职责。通过建立诸如同行评议等约束机制,可以使科技工作者前沿性的探索既保持一定的自由度,同时又受到一定的行为约束,从而大大减少学术不端行为的萌生。充分发挥学会的作用,大力实施《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引导和支持广大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精神、遵守学术规范、恪守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对形成鼓励探索、宽容失败、自由平等、求真务实的和谐学术生态具有积极的作用。
总之,学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大有可为。学会的广泛参与并充分发挥作用是国家创新体系良好运作的必要条件,也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可以说,没有学会广泛参与的国家创新体系是不完整的,不能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学会是没有生命力的。
二、正确估价全省学会工作的成绩和形势
科学分析全省学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正确把握学会工作的发展方向,是推动我省学会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在省科协七届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学会专兼职干部的不懈努力下,全省学会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即:基础良好,成绩显著,面临挑战。
基础良好。主要表现有:一是学会数量众多,学科门类齐全。江苏是我国的科教大省、人才大省,科技社团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和宽广的空间,在全国处于第一方阵。到2007年底,全省科协系统已有省级学会132个,高校科协26个,市级学会747个,县(区)级学会1997个,涉及理、工、农、医、交叉等学科,拥有会员80多万,是我省科技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二是学会职能有所拓展,服务能力有所改善。据统计,省级学会承担行业职称评审的有4个,参加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制定的有10个,承担司法鉴定的有6个,参加社会职业资格培训的有3个,承担社会设奖的有6个,医科学会中承担医疗事故鉴定的有1个,继续教育的有6个。在中国科协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试点工作中,我省机械、自动化等省级学会建立了相应的工程系列工程师认证体系。省科协自2005年在全国首开科普职称评审先河,三年共有269人通过了高级科普师评审。三是科技期刊学术质量较高,学术影响力较大。目前,省级学会主办或承办的科技期刊目前已有36种,其中有国际(ISSN)和国内(CA)刊号的有26种,江苏(JS)准印证的有10种,近三年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53万余篇,成为我省学科发展与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和载体。科技期刊的办刊质量得到普遍提高,学术影响力逐步扩大。有多种期刊被正式批准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科学引文数据库源等国家级科技载入体系成员,有多种期刊正式进入国家级核心期刊方阵,并被评为省级以上优秀期刊。
成绩显著。省科协“七大”以来,各级学会以改革发展为主题,围绕“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为全省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术建设取得突出成绩
一是学术交流平台建设成效显著。近几年来,省科协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全力打造两大学术交流平台,即“江苏科技论坛”和“江苏青年科学家年会”,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已成为全省学术交流领域的重大平台和知名品牌。各市科协也普遍建立了以科技论坛和学术年会为主要形式的学术交流制度。各级学会加强学术品牌建设,创新活动方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活动,三年来共举办各类学术会议1551次,与会人员达16.4万余人次。这些学术交流活动活跃了江苏的学术氛围,对促进全省科技进步、学科发展和科技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是国际学术交流更加广泛。举办了一系列有重大影响的国际会议,如苏州市承办的第28次国际科联大会,省科协主办的城市与工业安全国际会议、中俄老中青科学家江苏联谊活动、中日现代农业论坛、国际后基因组科技论坛,省级学会承办的亚太地区测量与控制会议、国际先进复合材料技术发展研讨暨中国—加拿大复合材料技术贸易洽谈会、国际数学家大会等重大国际学术会议,规模和层次上都有了新的进步,赢得了赞誉。组织出访团组和接待来访团组层次不断提高。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和空间有了进一步拓展。三年来,省级学会举办的国际及港澳台学术会议60次,参加人次达8523人次。部分学会还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关系。
(二)社会服务工作有较大的进展
一是建言献策和软科学研究打开新局面。省科协2005年创办的《江苏省科技工作者建议》,开通了科技界建言献策的“直通车”,先后向省委、省政府报送了专家建议11期,每期都得到省领导的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作了33次批示,有些建议省政府已采取了落实措施。“江苏省农产品清洁生产创新研究与实施”、“江苏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关于加快发展我省再生资源产业的建议”、“长三角地区公路交通一体化发展研究”等课题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省科协设立的江苏省软科学成果奖,已对有重大价值的139个软科学项目进行了表彰与奖励,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二是科技咨询和科技服务有新成效。三年来,省级学会完成无偿科技咨询2598项,完成委托技术服务135项,实现合同金额1158万元,举办组织各类技术培训班1000个,培训人员达7.75万人次。各级学会围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开展厂会协作,至2007年底,累计结成协作对子780对,仅2005—2006年度表彰的62个优秀项目,就新增产值26.3亿元。在省“万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活动中,省、市、县三级共有563个学会,组织5.3万人次专家参与,对接项目4100余项,对接乡村4300余个,直接带动农户15.8万户,促进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以上。
三是科普工作全面推进。三年来,省级学会举办科普讲座4527次,听众达84万人次;举办科普展览356次,观众达63.8万人次;举办科普宣传1650次,受众达160万人次;举办青少年科技竞赛100次,参加学生达71万人次。中学生五学科国际奥林匹克竞赛成绩斐然,先后获得10多枚国际金牌。省老科协筹建的“江苏科学育儿社会服务系统”自2006年开通以来,已为360万儿童提供了咨询服务。各市、县级学会开展更加广泛、直接、深入的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方面作出了贡献。
(三)服务会员的能力有新的提升
一是学会组织基础不断加强。各级学会对会员进行了重新登记,建立了“会员数据库”,并注重发展年青会员,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大部分学会建立健全会员管理制度,采用了“会员微机管理系统”,对会员进行动态管理。省级与地方学会的组织联系进一步加强,学会组织体系不断健全。二是服务会员途径不断拓宽。各级学会通过开展继续教育与职业培训服务、建立学会网站、提供学术刊物或会刊、组织国内外考察交流、提供社会服务平台等途径,为会员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服务。通过学术论坛、举荐人才、表彰奖励等,促进了全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学会发展能力逐步得到提高。不少省级学会自主活动、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逐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有了新的提高。一些学会办会条件有所改善,信息化建设初具雏形。
(四)积累了经验教训
在学会工作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五点:一是会员是学会工作的主体。学会工作要牢固树立会员为主体、以会员为本的观念,一切为了会员,一切依靠会员,反映会员的意见、建议和呼声,尊重和维护会员合法权益,为会员搭建学术交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宽广舞台,把会员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学会工作的主要标准,才能增强学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二是学术自由是学会活力的源泉。学术交流是学会活动的主线,也是学会赖以生存的主要价值所在。而只有坚持学术自由,在平等自由的氛围中,才能真正的活跃的百家争鸣,学术交流才能有吸引力和生命力。不能用行政的手段或民主集中制的办法来解决自然科学领域的学术争论,不能把自然科学领域的学术争鸣混同于政治或意识形态问题。在自然科学领域内,要坚持科学探索无禁区,要鼓励一切发明发现,鼓励成名成家成“派”。只有为会员搭建不同层次、不同渠道的学术交流平台,才能保持学会的生命力和活力。三是班子建设、特别是能力建设是搞好学会工作的关键。实践反复证明:一个学会活动是否正常、工作搞得如何,关键靠这个学会的领导班子,关键在理事长和秘书长这两个岗位的人选选得好不好。一个团结和谐、办事能力强的班子,就会带出一个健康活跃、生机勃发的学会。四是民主办会是学会工作必须遵循的组织原则。坚持民主办会是学会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也是学会工作的基本制度。这几年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学会,都很好地坚持了这一原则,将学会理事会特别是常务理事会的集体领导作用充分发挥起来,将学会广大会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并且都有一套相对完善的学会工作决策体系和执行体系。五是重在建设、贵在积累是学会工作的重要方针。学会工作不同于科技攻关,不同于重大工程建设,工作的成效不会立竿见影,不会一蹴而就,往往需要坚持不懈、长期积累,才能产生影响,形成品牌。学会工作决不能搞“大跃进”、不能靠突击,必须通过循序渐进的长期建设,这是科技社团发展的规律。一个发展得比较好的学会,有许多客观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往往是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从而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面临挑战。客观地说,近几年来,特别是省科协“七大”以来,虽然我省学会学术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为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各级学会服务会员和社会的能力、自我发展的能力也得到明显加强。但在总体上,全省学会改革发展的水平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学会在建设和谐社会和创新型省份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与党和政府的要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现代科技社团的发展目标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一是学术交流的质量与水平还有待提高。学术交流的内容、对象和形式还属于“封闭”、“半封闭”型,开放度不够;前瞻性、多学科、综合性的学术交流活动较少,学术观点碰撞不够,平等自由的学术交流氛围还不浓厚,新观点、新思想提出少。二是学会的组织体制比较僵化、运行机制不够灵活,活动方式比较单一。计划经济烙印还比较明显,部分学会存在行政化倾向,对政府部门、挂靠单位依赖度高,多元化的运行机制尚未建立;面对社会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科技人员流动量大等新情况,学会的组织形式、工作方式、干部素质还跟不上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三是学会的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部分学会还存在“等、靠、要”思想,一部分学会“三服务”能力很弱,实力不强;大部分学会没有承接社会中介职能等。上述问题是学会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必须通过长期发展、依靠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总之,学会工作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远大于挑战。全省各级学会和广大专兼职干部要认清形势,找准定位,把握机遇,埋头苦干,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推动我省学会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坚持“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扎实推进学会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学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以增强学会凝聚力、影响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为主线,以学会组织体制改革和优化学会发展环境为着力点,以提高学术交流质量为重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团体发展规律、具有学术权威性、会员凝聚力、社会公信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现代科技团体,进一步调动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作出应有的贡献。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从业务工作和自身建设两个方面入手,实现业务工作与自身建设双轮驱动,相互促进。
(一)强化四大服务功能,提升业务工作水平,提高学会对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贡献度。
1、强化学术交流功能。在新时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整合学术资源,是学术建设的主要任务。各级学会要充分发挥同行认可和社团认可的优势与功能,把学术交流作为促进科技创新的主体性工作,开展不同层次和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省科协要不断加强“江苏科技论坛”、“青年科学家年会”等品牌建设,为学会和地方科协搭建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地方科协要加强集成,围绕地方中心工作大局创建科技论坛、学术年会等品牌活动。省级学会要围绕区域、行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主导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和学科发展前沿,每年重点办好1—2个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并逐步建立学术年会制度。要重视学术资源的集成与融合。倡导建立学科间、区域间和国内外纵横交错的交流协作机制。省、市级学会要广开对外联系渠道,特别注重引进全国和国外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利用广泛的社会学术资源,提升交流层次,扩大学会影响。要重视学术交流与科学论证相结合,推动学术交流向科学决策方面延伸,提高活动的实效性。要重视利用现代化交流手段,开辟学术网站。部分学会已建立了网站或网页,有条件的学会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建立健全在线学术交流机制,促进学术信息的快速流动和资源共享。要大力加强交流载体建设,提倡“一会一刊”(期刊或会刊)。
2、强化科普教育功能。鼓励和引导每个会员、特别是卓有建树的科学家,每年至少要参加一次科普活动。要推动科普工作队伍建设,发挥学会科普工作专委会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的科普志愿者队伍,为会员参与科普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途径。要结合学科特点,面向社会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活动,组织编写出版科普原创作品,举办系列性科普讲座、展览和报告会。
3、强化服务社会功能。
加强建言献策。紧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党和政府关心和重视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学科与行业角度深入思考,提前布局,拿出相对可行的对策建议,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各省级学会也可借助《江苏科技工作者建议》这个渠道,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建言献策。
加强科技服务。学会要积极探索开展科技服务的有效形式和途径,利用“厂会协作”和“兴农富民工程”两大抓手,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会员实现自身价值提供机会。全省工科学会要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程度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主要目标,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每年争取完成1—2个协作项目。全省农科学会要整合资源,加强集成,根据全省经济布局和产业特征,选择苏南丘陵水果种植、苏中无公害粮食生产、苏北林业加工和沿海滩涂水产品养殖四个重点区域,通过项目合作和建立长效基地的方式,帮扶一批乡村,实现增收致富。
拓展社会职能。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政府职能的转移,为学会拓展社会中介服务功能创造了良好机遇。各级学会要通过进一步规范运行方式,努力提高公众信任度,内强筋骨、外树形象,积极承接诸如成果评价、技术标准制定、技术职称评审、科技咨询与培训等政府转移职能。
4、强化服务会员功能。
完善会员服务制度。学会要建立会员工作机制,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加大服务力度,按照“会员优先优惠”的原则,及时满足会员需求。学会要及时掌握会员的思想动态、分布状况、流动趋势、价值取向、权益保障等情况,帮助会员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联系,反映他们的建议、呼声和诉求,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不断增强学会对会员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为会员专业发展服务。学会要创新继续教育工作模式,提供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服务,满足会员专业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需求。要利用信息渠道通畅,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联系广泛的有利条件,积极为会员提供择业援助。要发挥科技奖励、成果鉴定、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激发广大会员开展科技攻关的动力、科技推广的活力和科普宣传的耐力。此外,专业技术资格国际互认工作目前正在国内试点,这是科技人员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省级学会要主动与全国相关试点学会建立联动机制,积极推进专业技术资格双边、多边及国际互认,提升会员学术水平和职业资格的国际认同度。
培养青年科技人才。通过举办青年学术论坛、青年科技沙龙等活动,为青年科技人员构筑学术交流舞台,提供施展才华和增强创新能力的机会,促进人才成长。同时,要注意发挥青年会员的作用,在学会领导机构中适当增加青年会员的比重。院士是旗帜,青年是希望。抓住了这两个关键人群,就是抓住了核心和未来。
(二)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学会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服务社会的活力。
以建设新型会员体制、完善理事会治理机制、加强办事机构建设和提高筹措活动经费能力为突破口,探索建立高效的组织机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提高学会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活力。
1、建立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的会员体制。学会要建立完善会员发展、管理和服务制度。制定会员发展规划,注重发展本学科相关的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的科技工作者,以及海外归国科技人员,努力在高校学生、青年科技工作者和企业科技工作者中发展新会员。建立多元化的会员制度,采取分级、分类管理,逐步探索建立包括资深会员、高级会员、普通会员、外籍会员以及联系会员等多元结构的会员制度。加强会员会籍管理,建立会员数据库,保持畅通的联系和沟通渠道,及时掌握会员动态,为会员提供规范化、制度化的服务。
2、完善理事会治理结构为重点的学会运行机制。要建立以会员为主体、民主办会、依法办会的机制,保证会员充分行使权利。要强化学会独立法人意识,明确理事、常务理事、秘书长、理事长的权利和职责,建立理事会目标责任制。要建立健全学会办事机构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会员服务管理制度、重大事项通报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等多项活动制度。要逐步改确认性选举为竞争性选举,推行学会理事会成员差额竞选,在有条件的学会开展“三理事长制”(前任理事长、现任理事长、候任理事长)试点,把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都比较过硬的优秀会员、领军人物选拔到学会领导岗位上来,提高学会决策效率和执行能力。
3、建立与学会发展相适应的学会干部队伍。由于种种制约因素,学会干部改革意识、创新活力、年龄结构、职业化程度、规范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会改革与创新的要求。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学会专职干部职业化进程,有条件的学会要试行向社会公开招聘学会工作人员,推进秘书长和副秘书长竞聘上岗等择优用人机制,把品德优良、事业心强、活动能力强、有一定专业学术水平的优秀人才引进学会干部队伍。建立健全学会干部考核与激励机制,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关心学会干部的成长,充分调动学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4、提高筹措经费能力。学会要对会员有吸引力,在社会上有影响力,有生存和发展能力,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每个学会都要开辟保证学会正常活动开展的经费收入渠道。经费筹措要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的原则。学会要树立经营学会的理念,建立和完善会员会费交纳、收取会议注册费用、挂靠单位资助和科协资助为主的、社会募集和经营收入为辅的、长期稳定的多渠道筹措资金机制。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学会团体能力和公信力,努力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开展有偿技术服务,做到“以会养会”,为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社团奠定经济基础。
四、各级科协要切实加强对所属学会的领导、服务和管理。
科协肩负着法律赋予的对所属学会的业务主管职能。各级科协要真正把学会工作放到突出位置,改进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努力为学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1、切实加强对学会工作的领导。学会是科协履行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纽带职责的重要载体,是科协组织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重要依托,是科协组织重要的组织基础、工作基础和社会基础。各级科协要结合本地实际和形势发展,制定学会工作规划,建立科协领导联系学会制度,及时掌握学会情况,认真研究和解决学会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让学会愿意向科协反映问题,真正把科协当作自己的家。
2、疏通渠道,落实措施,争取有利学会发展的政策与条件。各级科协要把学会工作摆上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强与党政部门的沟通联系,主动向上级党委、政府汇报学会工作,争取更多的重视和支持。要进一步加强与组织、人事、财政、民政等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积极反映和解决学会改革发展中遇到的突出的共性问题,推进有利学会发展的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支持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创办新的服务项目,提高学会的综合服务能力,增强学会的社会公信力。各级科协要加强协调,积极探索科协与挂靠单位联合支持学会发展的新模式、新途径,争取挂靠单位不断加大对学会办事机构的领导力度,重点从工作人员配备和管理、经费投入、硬件建设和理事领导成员推荐等方面,进一步关心支持学会工作。
3、加强引导与管理,共建服务平台。坚持因会制宜、因时制宜,探索科学合理的学会分类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学会特点,加强分类管理与指导。建立学会改革试点体系,开展综合改革或专项改革试点,总结推广改革经验,带动学会全面发展。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培训机制,定期开展对学会干部的培训,提高干部的业务素质,真正建立一支有能力、懂管理、善经营、讲奉献的干部队伍。探索科协、学会联动机制,利用“江苏科技论坛”、“青年科学家年会”和“长三角科技论坛”等学术交流平台,引导和组织更多学会参与,扩大学术交流活动的参与面和影响力。同时,省科协每年选择2—3个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开展学术专项活动,集成资源,搭建平台,为大局服务。
4、建立择优资助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倡导项目集成,加大重点项目支持力度。省科协继续实施对学会学术活动、科普活动和软科学研究三项资助管理制度,最近对三项资助管理办法进行了重新修订,主要突出对服务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点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做到扶优扶强,支持学会树品牌、创名牌。同时,加大投入,继续资助支持学会开展“厂会协作”和“万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对学会换届和基础学科学会工作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完善和强化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各级学会、会员和学会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省科协在继续评选表彰年度先进学会、学会秘书长岗位贡献奖以及“优秀软科学成果奖”的同时,积极启动“学会工作功臣奖”和“星级学会”的评审工作,尝试开展面向市、县两级学会的评选表彰活动,并加大奖励和宣传力度,运用典型示范推动全省学会工作,扩大学会的社会影响力。
同志们,党的十七大和省十一次党代会开启了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新征程。我国、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希望江苏的科技社团要跟上时代的潮流,贴近时代的脉搏,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希望这次会议能成为江苏现代科技社团发展的新起点,能对江苏现代科技社团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