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11日,东亭街道指挥中心再次收到一封特殊的“12345”表扬工单:“社区网格员胡小波就像我们的家人,特别是对我家的孙女,他费尽了心思,让孩子重新找到了方向,让我们这个困难的家庭又看到了希望。”这是华亭社区一位奶奶第二次通过政务热线发出的点赞。
时间回到去年。这位奶奶的家庭因多重困境陷入阴霾:儿子因四级智力障碍被解雇,失去收入来源;正处青春期的孙女因家庭变故与长辈关系紧张。作为华亭社区第五网格的网格员,胡小波在日常走访中敏锐捕捉到这一家的特殊需求——孩子的成长,是这个家庭走出困境的关键。
“孩子的心结不解开,整个家庭都难有转机。”胡小波主动跨出“网格员”的职责边界,化身“成长引路人”。他第一时间联系孙女所在学校,与班主任、心理老师深入沟通,详细说明孩子的家庭状况和心理波动。为了更精准地帮助孩子,他利用休息时间查阅青少年心理辅导资料,甚至向专业心理咨询师请教沟通技巧。
在胡小波推动下,一场“家-校-社区”的协同帮扶迅速展开:学校为孩子定制了兴趣拓展计划,鼓励她加入绘画社团和志愿者服务队;胡小波则定期上门,陪孩子聊天、做手工,用同龄人的视角倾听她的烦恼,用温暖的陪伴慢慢打开她的心扉。他还协调社区资源,为孩子争取到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她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感受自身价值。“以前总觉得孩子不懂事,现在才明白是我们没走进她的世界。”看着孙女逐渐开朗,主动与家人分享学校趣事,孩子奶奶眼含热泪。
胡小波的关怀并未止步于此。帮助家庭申请民政补助、联系残联为该居民的儿子寻找合适岗位,同时他始终将孩子的成长放在心上:定期与学校跟进孩子的心理状态,节日里送上书籍和学习用品,甚至在孩子生日时悄悄准备惊喜蛋糕……
“网格员的工作,不仅是解决眼前的困难,更要为孩子的未来铺路。”胡小波说。在他看来,关心下一代不是口号,而是“多走一步、多问一句、多帮一把”的坚持。从家庭矛盾到亲情回暖,他用行动证明:一个网格员的用心,可以成为照亮孩子成长路的光。
如今,这个家庭的生活已重回正轨,而胡小波依然保持着每周上门走访的习惯。“居民的认可就是我最大动力,特别是看到孩子们眼里重新有了光,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这份来自基层网格员的温暖承诺,悄然书写着“关心下一代”的生动注脚。(马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