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你真没用。”
小孙子的话像一颗小石子,“啪嗒”一声砸进心里。老人停下拖把,愣在原地。
这句话让我想起村口那些旧路灯——明明能照亮整条巷子,却因为蒙了灰,被人当作一根根不起眼的铁柱子。
怎么才能擦掉那层“灰尘”,让光透出来,也照进孩子们的心呢?让他们懂得尊重,看见身边平凡人的光亮?安镇街道胶西村关工委开始思索。
今年5月10日,胶西村孩子们领到一本特别的“英雄手册”。封面画着一盏路灯,下面印着一行字:“有些光,要靠近了才看得见。”
“去采访家里的‘老伙计’吧!”志愿者姐姐发着彩虹糖当“话筒”,“问问他们——这辈子最骄傲的事是什么”。
可第一天,任务就“卡壳”了。
小薇撇嘴:“我奶奶?她是‘手机妖怪’,整天瘫在床上刷短视频!”
明明踢着石子:“爷爷嘛……就是个‘扫地老头’。”
一半孩子交了白卷,还有人从网上抄了一段“我爷爷参加过长征”,其实连无锡市都没出过。
我翻着空荡荡的采访本,突然想到之前的张桂梅事迹阅读活动——孩子们争先恐后分析她为什么是英雄,眼睛亮得像星星。
课本里的英雄,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明亮;可回到家里,那些天天为我们做饭、扫地、讲故事的爷爷奶奶,他们的光,是不是被“日常”这层灰尘遮住了呢?
原来,英雄离得太近,反而看不清了。
第二天,村关工委组织孩子们玩了个游戏:“交换爷爷奶奶”。
小薇抽到了一位扎麻花辫的奶奶。老人听说要讲“骄傲的事”,连忙摆手:“过日子罢了,有啥好说的?”
“那……有人对您说过‘谢谢’吗?”小薇晃着“彩虹话筒”。
奶奶突然攥住了自己的辫子——就像攥住年轻的时光。“小妹怀孕时,邻居总欺负她。”她眼睛渐渐亮起来,“我和厂里姐妹去理论,后来……小妹抱着我哭,说‘阿姐,幸亏有你’。”
“您是小妹的英雄啊!”明明突然跳起来,“就像花木兰!”
接下来的日子,孩子们像寻宝一样发现了:“扫地老头”爷爷:原来他当兵时是内务标兵,连牙刷都摆成同一个角度;“手机妖怪”奶奶:她偷偷学短视频里的新绣样,准备给孙女生日绣条花裙子;总打瞌睡的方方外婆:她做的红烧肉能让整条巷子的孩子流口水——乐乐宣布她是“会美味魔法的仙女”!
许多自认为一无是处的老人,也在采访中被孩子们发掘出亮点与长处。
5月18日的故事会上,十本手工册子排成一排。封面的路灯被蜡笔涂得闪闪发亮,有的画上蝴蝶结,有的粘满亮片——就像孩子们重新认识的爷爷奶奶。
方方外婆被孙女紧紧搂住时,脸红的像柿子,眼泪却掉进笑纹里。台下许多老人偷偷抹眼睛,他们突然明白了:“英雄不用穿披风。”
可能系着围裙,可能拄着扫把——只要有人愿意停下脚步,擦亮那层灰蒙蒙的“日常”。
故事会结束,我回到办公室,再次翻开孩子们的“英雄手册”。小薇在本子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原来最伟大的光,就藏在每一天的平凡里。”明明则画了个大大的笑脸,旁边写着:“爷爷,我现在觉得你超厉害!我更爱你了!”
看着这些稚嫩又真诚的字句,我忍不住笑了。
是啊,“亮灯计划”点亮的不只是路灯,更是孩子们的眼睛和心灵。它让孩子们学会观察和思考,看见身边人平凡中的伟大,学会尊重每一份付出;也让孩子们明白,看人不能只看表面,要用心去发现那些藏在“日常”里的宝藏。
合上这本充满温暖和发现的“英雄手册”,窗外的夕阳正好,村口的路灯也该亮起来了吧?那光,一定比从前更暖,更亮。(何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