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工作动态

九里社区:指尖植趣 种梦未来

春风叩响科学之门,种子书写生命诗篇。310日,安镇街道九里社区关工委带领孩子们用指尖触摸自然智慧,以探究精神叩响科学之门,以种子为线索,共同开启一场微观与艺术的对话。

种子课堂:解码生命纹路

“蒲公英的种子像降落伞,苍耳会偷偷搭上动物的皮毛……”屏幕上,《种子的旅行》动画一帧帧展开,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老师借助动画向孩子们讲解不同种子的特征和生长历程,并举起一颗真实的苍耳轻轻粘在衣服上:“钩刺是它们的‘车票’,动物走到哪儿,它们就在哪儿安家。”动画与实物的交替展示中,种子的传播智慧变得触手可及。

老师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种子分发给孩子们,而孩子们也在拿到种子后积极展开分组讨论,并踊跃上台发言分享自己的发现,台下的孩子们也纷纷举手:“松子像迷你火箭,尖头能钻破土地!”童真的比喻引得现场欢笑声不断,科学的严谨与想象的诗意在讨论中悄然交织。

种子分类:发现自然智慧

老师将不同种子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孩子们则挨个凑近目镜,在老师的教导下调整焦距。当种子的细胞结构在视野中清晰展开时,孩子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惊奇与敬畏,仿佛透过镜头窥见了自然的鬼斧神工:“原来小小的种子里藏着这么复杂的‘地图’!”

孩子们戴上手套化身“自然侦探”,将托盘中混装的各类种子按照不同的方式分别归类。有的按颜色分类,棕色、红色、黄色依次排列;有的按形状分类,带斑点的绿豆、具有尖头特征的松子被分别堆在一起。家长们也参与其中,与孩子一起观察不同种子的结构和纹理差异。此刻,科学的逻辑不再是书本上的铅字,而是指尖真实的触感与眼中跃动的光影。

创意工坊:让种子“活”成画

在种子画创作环节,孩子们化身为小小艺术家,用颜色各异的种子们构筑心中的自然图景:绿豆铺成郁郁葱葱的竹林,小米汇聚成灿烂的太阳,红豆则巧妙地拼成粗壮的树干。孩子们将各自的种子画排在一起:画布之上,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各种憨态可掬的小动物栩栩如生,原本干瘪的种子因孩子们的想象力而重获新生。(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