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五老风采

征文 四块铜牌是如何熠熠闪光的

  若你走过荡口华氏宗祠前,就能看到墙上挂着四块熠熠闪光的铜牌很显眼,它们分别是“鹅湖镇关工委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荡口中学、荡口实小、甘露实小“孝义文化教育基地”。祠堂列为青少年教育基地,对祠堂文化研究会“五老”来说,必须要扛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们如何扛?

荡口是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它像一艘满载宝物的货船,行驶在历史长河中,其丰厚的人文资源,为祠堂“五老”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如何用好平台,利用这些资源更好融入青少年教育?这是“五老”常考虑的问题。他们以问题为导向,活动为抓手,不定期邀请政府有关领导、中小学德育教育负责人、退休老校长等参加碰头会,分析学生思想现状,结合社会热点话题,针对性确定内容、形式。祠堂“五老”负责搜集整理材料并任宣讲员,学校、村(社区)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反馈有关信息。分工合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使关心下一代工作做深做实。

  荡口祠堂文化研究会“五老”大多是退休教师、老干部,他们有较丰富的人生阅历,一定的人文知识和书写能力,尤其护犊初心没变,求知欲望依旧。近几年来,“五老”宣讲组华忠明、华龙德,华金生、华约伯等常与学校联系,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并多次去校园宣讲孝义文化、先贤故事和红色历史。还不辞辛劳去苏州、无锡图书馆查阅摘录资料,去天津、上海拜访王莘夫人、华君武妹妹、“红色间谍”沈安娜女儿,了解他们的生平和鲜为人知的励志故事。还“走亲”去华氏族人聚居的江西瑞金、于都、井冈山等地参观“红色纪念馆”,寻访红色故都遗址,听烈士后代讲述先辈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回来后编成讲稿,制作展版,为关工委开展的“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丰富了活动内容。

“肚里货色多,讲起来就底气足”,这是他们的经验和体会,也是当好宣讲员的先决条件。祠堂每月例会,先安排一位“五老”作内部预讲,再请大家把关补充,这条规矩持续至今没变。“五老”常念着孩子们,寻找机会让他们进祠堂参与活动,接受教育,锤炼思想。2016年祠堂开展评选当代华氏孝星活动,表彰大会就请学生主持,并由学生宣讲孝星先进事迹。会后,荡口实小因势利导掀起“学孝星,见行动”热潮,对涌现出的小孝星,通过展板在校园展出,形成浓厚氛围。祠堂每年春季祭祖典礼,都要求学生参与,除上台发言,还以文艺形式表演华氏家风内容的诗朗诵,群口词,锡剧“江姐”选段等,成为历届祭祖典礼的亮点。孩子们从中感受到先贤和革命先辈的人格魅力、家国情怀,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

孩子们的点滴进步,让祠堂“五老”十分欣慰。有人称赞他们,一大把年纪还在为下一代操劳,不容易!但他们谦虚地说:人各有志,退休后为孩子们做些事,也是一种养老的好方式,我们所做的一切,只要有利孩子的健康成长,只要对得起祠堂门外挂着的四块铜牌就值了!(华学良)

作者:锡山区鹅湖镇关工委

刊《新锡山》2023年8月11日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