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和目标任务
发布时间:2021-11-11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向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努力。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
“共同富裕”中,“富裕”反映的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体现着物质丰富、精神富足和生活宽裕程度;“共同”体现的是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共同富裕既是一个经济发展概念,也是一个社会发展概念,同时涉及政治、文化、生态等诸多领域,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比如,从经济层面看,主要表现为较高的收入和财富水平,还涉及收入分配状况,反映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程度。实现共同富裕要通过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劳动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从社会层面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其重要表现。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要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从日常生活层面看,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富足,在居住方式、消费方式、行为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形成良好的生活理念和习惯。
实现共同富裕,是循序渐进发展的过程。推进共同富裕,既要千方百计做大做好“蛋糕”,也要公平合理分好“蛋糕”;既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使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全面把握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目标任务
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部分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坚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循序渐进等原则,着眼长远、科学谋划、周密部署,坚持系统思维,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正确处理总体安排与阶段性部署的关系、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兼顾需要与可能,确保阶段性目标的可及性,适时调整政策目标和重点,分阶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其中,“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是一项重要内容,而且有定量的约束性指标,对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实现上述目标,就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和实施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自觉主动缩小地区、城乡和收入差距;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以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型劳动者、农民工等为重点,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等等。
展望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将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那时,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为了实现这些愿景,需要在许多方面持续努力。例如,以各项重大战略引领我国跻身于创新型国家前列;分项规划并实施相关行动计划,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通过产业升级、提升劳动者素质、完善政策体系,多措并举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等等。
到本世纪中叶,在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基础上,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将基本实现。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到那时,我国将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 李 毅
来源:《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1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