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风采集锦 >> 自强模范

生而顽强,不断挑战极限的残奥冠军——姚娟

生而顽强,不断挑战极限的残奥冠军——姚娟

1998年,14岁的姚娟通过江苏省残联选拔,开启运动生涯,至今已经参加过七届残奥会,获得六次残奥会冠军。从运动员到运动员兼教练员,姚娟始终活跃在田径场上,保持投掷类运动(铅球、铁饼、标枪)的多项世界纪录,且是世界罕有的残奥会投掷类运动“大满贯”运动员。姚娟先后被授予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全国“五四”青年杰出贡献奖、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运动员、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三八红旗手、江苏省残疾人体育发展突出贡献个人;个人荣立江苏省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个人荣获金鹰十佳自强模范、江苏省十佳残疾人运动员、无锡“五四青年”特殊贡献奖、新长征突击手、自强模范、十佳青年之星等荣誉。

姚娟4岁时因小儿麻痹后遗症导致左下肢残疾,但生性活泼好动的她,并没有因为肢体的残障而惧怕和远离运动,始终活跃在学校和地区的学生运动会赛场上。早在小学阶段,姚娟在垒球、铅球方面就展现了惊人的天赋,1998年,年仅14岁的姚娟初次参加无锡市首届残运会,即获得了女子站立F44级标枪、铅球、铁饼三个项目的冠军。当年8月,入选江苏省残疾人田径队,1999年集训后被选拔进入国家队,开始积极备战2000年的残奥会。2000年,16岁的姚娟首次赴悉尼参加第十一届残奥会,在女子F44级标枪比赛中以37.56米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打破此项世界纪录。

少年成名的姚娟是忙碌的,常年单一、枯燥的训练生活,养成了她独立、自律的生活习惯。“一年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候需要训练,其它时间安排学习,每年都需要为各类比赛准备,遇到残奥会的话会参加国家队的封闭式集训,训练的时间更久、强度更高。我最长的一次集训期超过了500天!”

2008年,正在读大学的姚娟再次迎来人生高光时刻:在北京残奥会鸟巢赛场内,她以40.51米的优异成绩,勇夺女子F42-46级标枪,且三度刷新此项世界纪录,为中国和江苏田径运动员夺得该届残奥会首枚金牌。在东京残奥会上,姚娟在田径女子铁饼F64级比赛中,以4473的惊艳成绩夺冠,再次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

翻开姚娟20多年运动生涯记事簿,连续七届参加残奥会、六次获得冠军的“大满贯”履历让她拥有了投掷界“王者”的外号,她是三大项(铅球、铁饼、标枪)世界纪录保持者、连续四届参加亚残运会获得6块金牌、连续七届参加世锦赛获得14块金牌、连续七届参加全运会获得16块金牌。对此,她总是谦虚地说:“我运气好,在较早时间就参加自己喜欢的专业运动训练,运动员生涯的起点比别人要高,运动素质保持得也比较好。”但其实,每一次好成绩的保持、突破都见证了姚娟的运动巅峰状态,每一次比赛必全力以赴的坚定信念,更是姚娟在田径赛场上屡获佳绩的强大内生动力。

为了能尽自己所能,带领更多残疾人参与到体育事业中来,姚娟以运动员身份参加各类重大赛事的同时,又多了个新身份——江苏省残疾人田径队教练,这既是对徒弟们的高要求,也是徒弟们对自己训练效果的反向监督。“起初我挺焦虑的,自己要准备几个项目的繁重训练,还要带徒弟,真怕顾不过来。渐渐地,师徒间彼此良好的示范、沟通,长期一起生活、训练,大家的运动节奏越来越协同,成绩也自然好了。”成为教练后,姚娟系统性学习运动管理、医学营养、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结合自己丰富的大赛和备赛经验,尝试以更科学、先进的方法记录、监测自己以及结对管理的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数据,探索更精细、有效的训练方式。20231019日,姚娟入选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火炬手并参与了首日的火炬传递。在这届亚残运会比赛中,姚娟既是运动员,又是教练员,不仅她个人取得了铅球、铁饼两个项目的金牌,所带的三个徒弟左彩云、徐冕、蔡秉辰也获得了212铜的出色成绩。

2024年,姚娟再次带着徒弟出征巴黎残奥会,不仅获得了女子F64级铅球金牌和铁饼银牌的好成绩,她的徒弟也都登上了荣誉领奖台,蔡秉辰获得男子F33级铅球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左彩云获得女子F34级标枪银牌,徐冕获得女子F57级铅球、铁饼2枚银牌。正如她说的那样:“如果我带出的运动员也能站到残奥会最高领奖台上,那才是我最牛的时候。”显然,姚娟做到了!